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水稻病毒病,2010年来在我省文山州为害严重,2009年德宏州芒市、盈江县也发生危害,并送检确诊。该病毒病的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是斐济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可通过稻飞虱侵染禾本科植物,如水稻、玉米以及禾本科杂草等,且该病毒病近年来迅速发展,极有可能上升为主要灾害,如不加以控制,势必严重影响我州粮食安全,各地必须严加防范。以下是该病毒病主要发生症状。
一、受侵染水稻的症状及危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感病时间越早,矮缩症状越严重,损失也越大。病株呈现四大病症:一是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片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二是病株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三是病株茎秆表面有蜡点状、纵向排列条形的瘤状突起,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四是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水稻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感病后表现症状有所不同。秧苗期感病的稻株严重矮缩,株高不及正常植株的1/3,不能拔节,重病株早枯死亡;大田初期感病的稻株明显矮缩,株高约为正常植株的1/2,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拔节期感病的稻株矮缩不明显、能抽穗,但穗型小、实粒少、粒重轻。在大田发生严重时形成“癞子田”。除水稻外,玉米、稗草、水莎草等二十几种禾本科植物也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寄主,玉米早期感病植株严重矮缩不结实,中后期感病植株矮化穗小粒瘪。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生、损失率与白背飞虱的发生量及其带毒率、白背飞虱发生期密切相关,也与发病时田间温度、播种时间、栽插时间和品种抗性等有密切关系。如果水稻生长早期受到带毒率较高的白背飞虱为害,可导致整田绝收。水稻各生育期均受该病毒侵染,秧苗期及本田初期受侵染后病株症状表现明显。
1.苗期症状
水稻植株表现为矮缩,叶色深绿,叶片僵直。
秧苗症状(图片省植保植检站提供)
2.分蘖期症状
水稻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直立,叶色浓绿。
水稻分蘖期症状(图片省植保植检站提供)
3.拔节期后症状
水稻植株表现严重矮化,高节位分蘖,叶色浓绿,叶片皱缩,茎杆上有倒生根和白色蜡条,严重时蜡条为黑色,不抽穗或抽半包穗,谷粒空秕。
水稻拔节期后症状(图片省植保植检站提供)
二、防控建议
采取“抓秧田保大田,抓前期保后期”的“治虫防病”策略,做好单季稻和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稻飞虱的防治。重点抓好药剂拌种或浸种及带药移栽,秧田和本田初期带毒白背飞虱迁入时,选用速效和持效药剂并配合抗病毒剂防治。秧田应远离感病早稻田和玉米田,采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保护或集中保护育秧,弃用感病秧苗。常发区增加移栽密度,预留备用秧苗。田间发现感病植株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并从健丛(株)上掰蘖补苗,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