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水稻烂秧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12-10-23  来源:彝良县植保站
摘要:水稻烂秧是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其中生理性烂秧主要由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所引起;侵染性烂秧则由病菌寄生所引起,如稻绵腐

    水稻烂秧是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侵染性两种,其中生理性烂秧主要由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当所引起;侵染性烂秧则由病菌寄生所引起,如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低温和管理不当,秧苗生长衰弱,易引起病菌侵染,加速秧苗死亡。望广大农民切实加强秧地管理,培育壮苗,警惕水稻烂秧。

  一、为害症状

  1、烂种:稻谷播种后种胚变黑、发臭,甚至腐烂,多由贮藏期受潮、浸种不透、换水不勤、催芽温度过高或长时间过低所致。

  2、烂芽:种子萌动发芽至转青期间芽、根死亡的现象,分生理性烂芽和传染性烂芽,多因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引发。

  3、死苗:第1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主要由缺水而造成的,如遇低温或冷后暴晴则加快死苗。青枯型死苗叶尖不吐水,心叶萎蔫呈筒状,下叶随后萎蔫卷筒,幼苗污绿色枯死,俗称“卷心死”,病根色暗,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再由下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幼苗黄褐色枯死,俗称“剥皮死”。

  二、发生规律

  低温缺氧是引起烂秧流行的主要原因。其中:绵腐病和腐败病的病菌常在土壤和污水中生活,主要借灌溉水和土壤传播,以水秧田易发生。立枯病菌在土壤中或残体内越冬,借气流传播,多发生在旱秧、半旱秧秧地。

  水稻烂秧,其病因先是冻害或伤害,以后才演变成侵染性病害,第二病因是绵腐、腐霉等真菌。生产上低温缺氧易引致发病,寒流、低温阴雨、秧田水深、有机肥未腐熟等条件有利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适期播种:水稻播种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低于 12℃并持续3天以上则易发生烂秧。应掌握冷尾暖头,抢晴播种。采用湿润育秧,播后搞好地膜覆盖,以保温防寒,这样播后只要4个晴天,幼根就能扎下,若遇寒潮就不易受害了。

  选整好秧田:秧田宜安排在肥力中等,避风向阳,地势稍高,日照充足,便于排灌的田块,翻耕后精细整地,软硬适中,通气性能好,畦泥土不要太糊,特别注意整平畦面,以免低处积水烂秧。做墒时,在泥中拌70%敌克松可湿粉,每亩用1.2公斤,防治立枯病;种子播前,用50%代森铵乳油600倍液喷洒 ,预防前期死苗。

  合理施肥: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施二肥即断乳肥和送嫁肥,结合整畦,亩施用腐熟人粪尿7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 6公斤;一叶一心施断乳肥,亩施用复合肥13公斤;移栽前6天施送嫁肥亩施用尿素10公斤,以确保秧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达到培育壮秧目的,为大田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用水:芽期主要是扎根立苗,保持墒面湿润不淹水,且不宜过早上水,以保证氧气需要,防止芽鞘徒长。遇上寒潮来临,盖好地膜,二叶一心期揭开畦两端地膜通风透气,三叶期晴天揭膜炼苗,保持畦面湿润,暴雨天气做好排水,不能让水淹没秧苗。总之,湿秧应以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为原则。

  2、抢救措施

  ①一叶一心以前,每天早晚换入清水或排水落干,并用硫酸铜1000倍液喷施,或每亩用硫酸铜0.2公斤,用纱布包裹放在入水口处,使其随水徐徐溶化而流入秧田;或用70%敌克可粉1000倍液喷雾,以制止死苗的扩展。

  ②一叶一心以后,针对绵腐病,用25%甲霜灵800倍液防治。针对立枯病,用65%敌克松700倍液防治。

  ③二叶一心前后,是防治烂秧死苗的关键时期。发现烂秧后,应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叶面喷施微肥――磷酸二氢钾300-500倍液。

  注意,施药应掌握在阴天或晴天傍晚。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