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 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 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孕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穗颈缩短,形成包颈或半包颈穗。
病原 Rice dwarf virus简称RDV,称水稻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病毒粒体为球状多面体,等径对称,大小75nm,粒体内含有双链核糖核酸。病毒钝化温度40-45℃,稀释限点1000-100000倍,体外存活期48小时。颊毒粒体多集中在病叶的褪绿部分。在白色斑点的叶部细胞内,含有近球形内含空胞的X体。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毒可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以黑尾叶蝉为主。带菌叶蝉能终身传毒,可经卵传染。黑尾叶蝉在病稻上吸汗最短获毒时间 分钟。获毒后需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循回期20℃时为17天,29.2℃为12.4天。水稻感病后经一段潜育期显症,苗期气温22.6℃,潜育期11-24天,28℃为6-13,苗期至分蘖期感病的潜育期短,以后随龄期增长而延长。病毒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黑尾叶蝉在看麦娘上以若虫形态越冬,翌春羽化迁回稻田为害,早稻收割后,迁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至看麦娘、冬稻等38种禾本科植物上越冬。带毒虫量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子。水稻在分蘖期前较易感病。冬春暖、伏秋旱利于发病。稻苗嫩,虫源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如国际26等。(2)要成片种植,防止叶蝉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传毒。早稻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收割时要背向晚稻。(3)加强管理,促进稻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4)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5)治虫防病。及时防治在稻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并要抓住黑尾叶蝉迁飞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高峰期,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667m225g或35%速虱净乳油 100ml、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50L喷洒,隔3-5天1次,连防1-3次。
水稻矮缩病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症状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又称水稻普通矮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