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谈海亮 通讯员胡今天)10月30日在汉落幕的中国植保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上,有18篇关于防治福寿螺的会议论文。这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软体动物,因肉嫩味美,于1981年被引入中国,却不料,此后20多年里,它却逐渐成为浙江等南方省份的“水稻杀手”。华中农大植物科技学院王永模博士介绍,虽然在湖北暂时没有发现福寿螺,但我们身边的入侵生物并不少。
对福寿螺感到陌生?那么,红遍餐桌的小龙虾、惹人烦恼的烟粉虱、蔓延疯长的水葫芦,还有秋季盛开在路边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相信都已为不少武汉市民所熟悉。王永模说,这四种生物,其原产地分别为南美洲、地中海地区、巴西和加拿大等地,主要是在近一百年间传入中国的。“之所以称其为入侵生物,并区别于一般的外来物种,是因为它们有强大的繁殖力,可以排挤本地物种,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他说,“小龙虾和烟粉虱分别可对水稻和棉花造成危害,而水葫芦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若过度繁殖,则会形成一支独秀的优势物种。”
新的入侵生物仍在不断出现,原产于哥斯达黎加的有毒植物紫茎泽兰,曾在2003年出现在我省秭归的长江河道。同样,去年夏天,华中农大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张安国发现,祖籍为美国东部和古巴的入侵农作物害虫“稻水象甲”传入我省,今年其踪迹又显露于武汉近郊。
据中国农科院万方浩研究员于2005年主编出版的《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统计,截至当年,我国主要农林外来入侵植物共有188种。这些生物的老家分布于世界各地,入侵途径既有人为引起,也有原因不明的传入。如今5年过去了,专家担心,生物入侵的品种可能已更多。
围绕着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与反入侵,特别是一些农作物害虫和繁殖力强的植物,国家有关部门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密切关注。“主要是由海关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将它们拒之门外,机场、港口是最主要的关口。”张安国说,“不过,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才提出‘生物入侵’这一概念。一般而言,入侵生物只要在初期防控得力,还是可以控制住的,现有的农药对入侵的有害生物大都有效。”然而,两位专家均表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并开始在局部地区繁殖,想要彻底铲除的可能性很小,水葫芦等入侵生物即是明证,促使它们与本地物种兼容的可行性更大。另外,对外来入侵生物加以利用,是一条解决入侵危害的更好途径,如小龙虾本是入侵生物,却成了人们喜爱的美食,还为我省出口创汇,成为一条新兴养殖产业。
王永模半开玩笑地说,对某些入侵生物,吃,也许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例如,小龙虾繁殖力再强,也抵不住人们“油焖”,如今已需要靠人工养殖。不过困难的是,不是所有的入侵生物都可以吃。
第一批入侵物种及原产地
紫茎泽兰(中美洲)
薇甘菊(中美洲)
空心莲子草(南美洲)
豚草(北美洲)
毒麦(欧洲地中海地区)
互花米草(美国东南部海岸)
飞机草(中美洲)
凤眼莲(水葫芦)(巴西东北部)
假高梁(地中海地区)
蔗扁蛾(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
湿地松粉蚧(美国)
强大小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地区)
美国白蛾(北美洲)
非洲大蜗牛(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
福寿螺(亚马逊河流域)
牛蛙(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北到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