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周来、吴小康)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在2010年1月如期建成,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人士日前聚首南宁,研讨如何学习和借鉴国际合作经济组织已有经验,务实推进区域内交流合作,特别是分享自贸区建成带来的农资市场的巨大商机。
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农资市场的供应和保障特别引人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拥有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其中巨大的农资市场潜力为工商界人士所看好。
中国东盟农资商会常务副会长刘小凤介绍,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一样,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对农机、农药、化肥等农资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资市场表现非常活跃。中国化肥已经在东盟国家打开市场,中国企业也与老挝等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当地丰富的钾盐资源。近年来,来自苏浙地区的农药、喷雾器、薄膜、柴油机,来自广东、广西的拖拉机、尿素、农药等产品,在东盟国家有着很好的销路。与此同时,伴随农业的发展,中国的农资需求也日益旺盛,每年都要进口大量农药、柴油、煤炭、种子。据海关统计,2009年1季度,中国累计进口农药1.6万吨,价值1.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和22.1%,东盟、欧盟和美国为主要进口市场。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副总裁郭雁民分析,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区域内农资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短缺或结构性短缺局面,农资进出口手续变得简单,随着很多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