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雯婷、潘莹、刘源源):近来年,三聚氰胺等事件将中国乳品质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什么时候能够喝上“放心奶”,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日前,国 际在线记者实地探访了奶源地、大小乳品企业,力求从中寻找中国乳品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和破解之道。
在乳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得奶源者得天下”,足以说明奶源对于整个行业的重要性。记者日前在中国最大的奶源地内蒙古采访时发现,一家一户牵着自 家奶牛到奶站送奶或挤奶的方式正在逐渐消失。薛敏曾经营过一家奶站,那个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一个个养牛户手中收牛奶。由于对这些散户交上来的奶品质量 很难控制,4年前,他关掉了奶站,转而经营起了家庭牧场,现在他的牧场已经有500多头奶牛了。
薛敏说:“最大的不一样是牛,一开始是奶户的,原来奶站奶户的牛也不好管理,现在自己统一管理。发生病的牛嘛,这个我自己很清楚,因为牧场里头有兽医嘛。主要是三聚氰氨后吧,是发展得最快的。”
目前,在内蒙古像薛敏一样的牧场主越来越多,据伊利集团副总裁张剑秋介绍,除了企业自己建设运营的大型牧场外,家庭牧场这一新的养殖模式正在得 到当地政府和乳品企业的大力扶持。“在这两年我们大力地支持一种模式叫家庭牧场。张三、李四、王五三家,你们家有一百头,我们家有二百头,你们家有一百五 十头。把这三家合并起来,形成一个小牧场。这个牧场就是五六百头的规模,大家在一起集中经营,规模养殖。这个过程中我们集团(提供)贷款的一些协调,资金 的扶持,相关的一些技术服务,使这些家庭牧场近几年也得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现在的这种养殖模式非常多。归根到底就是要把控原奶的质 量。”
据介绍,现在全国几乎所有大型乳品企业的奶源基地都在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模式过渡。
蛋白含量是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毒奶粉”事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为了间接提高奶制品的蛋白含量。规模化养殖除了可以更好的提高牛奶的蛋 白含量,还有利于有效地追踪牛奶来源,加强质量监管。呼和浩特市农牧业主管副市长奇巴图告诉记者,这种监管还体现在对养殖户自身的激励上。
奇巴图说:“你比如说对于饲草料的统一标准这个是从技术角度来推广的,你如果按照这个技术标准来执行了,那你的这个质量就是最高的,那么你会获 得最大利润。如果你不按这个标准来,那么你的质量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你的质量会打折扣,那么你的售价就相应的降低,所以你的利润就减少。目前我们这个原 奶收购是优质优价。”
奇巴图市长介绍说,利用这种机制,一车牛奶一旦被检测出现安全问题,则会被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户谁也不愿意遭受这样的损失,所以在将原奶 运送到企业前,甚至会提前自检。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规模化养殖是全球乳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需要给养殖户足够的利润空间。“很普遍,全世界基本上就是家 庭牧场为主,2010年全国有250万户养牛,2011年230万户,减少了20万。去年200万户。而且现在按照200万户,我们去年是1442万条奶 牛,就是平均就是7条啊,你看7条啊,人家国外普遍是200条啊,你才7条啊,多少倍啊?你三百五百七百一千条大规模,给你好的价钱,一年签订一合同,一 个价格定下来,给你足够的利润空间,根据合同办事,你不准加水,一加水我要罚你还要赔偿我,那这样还是市场经济啊,用市场经济分配利益价格来管住奶源质 量。”
王丁棉介绍,养殖户与企业双方签订合同,根据牛奶质量将整一年的收购价格确定下来,不仅给养殖户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可以有效避免奶源遭到哄抢的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