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去五年,但包括小吕杰及其家人在内的许多人依然对国产奶粉心存芥蒂。其实,这些年国家一直从生产源头入手,努力消除这种担忧,比如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建设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奶源质量比散户饲养好一些,但由于产业环境不佳,标准化推广依然举步维艰。
由于鲜奶收购价太低,五年基本没有变化,标准化奶牛场在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后,收益很低。采访中,山东爱霞牧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直言,每年只能靠卖牛赚点钱,如果行情一直这样下去,她打算再干几年彻底转行。
实地探访:遮阳棚下奶牛每天洗澡
中午用餐时有遮阳棚,旁边还有风扇吹着,吃完饭还有“运动场”可以休息……这不是某处休闲场所,而是爱霞牧业一处标准化奶牛场的牛棚。该养殖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陡沟街道办事处,刚刚获省发改委批复,成为济南2013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走进养殖场,一眼望去,路两边有多个排列有序的牛棚,时值中午,棚内奶牛正在食槽边“悠闲”地吃着午餐。每头牛耳朵上还挂着一个写有字母和数字的纸牌,目的是区分并统计核算每头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吃的都是秸秆和颗粒饲料。”爱霞牧业法人代表郝爱霞说,根据标准化养殖规定,必须喂经过加工压制后的秸秆草料,这不仅有助于奶牛产奶,还能保障秸秆循环利用。颗粒饲料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和能量,所用品牌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认可,乱用饲料会使奶牛患病率提高。“这些遮阳棚是最近刚刚改造完成的。”郝爱霞介绍,夏天太热,为预防传染病,她斥资几十万元在每个牛场上都加盖了这种避光和透气性都很好的遮阳棚。“在市发改委制定的标准中并没有这一项。”她表示,自从使用遮阳棚后,奶牛身上的寄生虫明显减少。
记者注意到,为给奶牛充分降温,食槽上面的架子上均安装有两台风扇在左右摆动,“保证棚内温度不高于24摄氏度。”她介绍,饲养员每天都要给奶牛洗一遍澡,这些做法符合标准化奶牛养殖中的清洁指标。
质量保障:头3把奶不要全扔掉
在牛棚旁边有一块空地,四周有约近2米高的铁栅栏,上面同样有一个遮阳棚。郝爱霞介绍,这是根据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的有关规定,专门斥资修建的堆粪场,目的是防止粪便渗到地下影响土质,或引发奶牛间传染病。
她表示,由于堆粪场还没有完全建好,目前牛粪还是堆放在牛棚旁边,等粪场路面硬化后,再按规定全部移到场内,堆放量不能超过栅栏高度,随后再运送到沼气池内循环再利用。
记者注意到,养殖场路面都是水泥地,地面非常干净。“这也是标准化的要求。”她介绍,路面肮脏是长期以来困扰奶牛场的一大难题,因为场内排泄物很多,一旦渗入地下会引发一连串环保问题,为此她下决心修整路面。
随后,郝爱霞带记者来到挤奶厅,内有两个大冷藏罐和不少管道,还有两个挤奶区。她告诉记者,每天早晚各挤一次,奶牛根据编号在挤奶区排好队等待。随后挤奶工要严格消毒后才能工作,“为保证奶品质量,头3把奶不要,全部扔掉。”她表示,所有牛奶完全不接触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进入奶罐,然后输入冷藏罐储存,罐内温度恒定在4摄氏度,总共650头奶牛,平均每天能产七八吨奶。
往事回眸:13年前收购的鲜奶里倒出小鱼
“刚开始创业时与现在没法比。”郝爱霞介绍,1999年她听说养奶牛很赚钱,当年只有26岁的她感觉这是一个朝阳行业,因为家家户户都会喝奶。随后她借钱散养了十多头奶牛,产奶量太少,为提高竞争力实现批量供货优势,她开始联合并收购村里其他散户的鲜奶,然后每天雇车亲自送到厂家。“刚开始条件很差。”她说,那时候安全卫生意识根本没有,养殖户在没有消毒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接触挤奶,盛奶装置就是家用的木桶,很不干净。由于没有隔离装置,很多污物都被掺进奶中。“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我收的奶里甚至倒出了一条小金鱼。”她说,那时候只知道收奶,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叫做标准化。“改变来自与光明牛奶合作。”郝爱霞说,2005年她注册成立了爱霞公司,养殖面积为104亩,租赁土地30年,每亩地年租金为1000元,最多时养牛1300多头,因为奶源质量不错,她得到了厂家认可。“厂家只要无抗牛奶,要求非常严格。”郝爱霞表示。
为保证奶源真正天然安全,厂家在与郝爱霞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要求,奶牛患病期间所产鲜奶一律不要。“亲手倒过十几吨牛奶。”她坦言,看到周围不少奶场照样把这些病牛奶卖给不少厂家,自己却倒掉这些含抗生素的鲜奶,确实有些心疼,但时间长了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尤其是看到三聚氰胺等奶粉安全事件发生后,感觉自己长时间坚持无抗标准是很值得的。
采访中她坦言,当年有人专门给她推荐过三聚氰胺配方,价格5000元,只要使用后就可增加奶蛋白含量,但她感觉这样做“太坑人”,直接拒绝了。目前他们专门给维维济南厂供奶,每天供奶七八吨。
面临困难:卖鲜奶只能保本 想生存靠卖奶牛
“成本压力很大。”她表示,标准化养殖场全部改造完毕需要800多万元,而发改委只给80万元补贴。“投入就图个心安,也没指望短时间回本。”郝爱霞说,成本最大的是饲料,每年仅收秸秆一项就花费100多万元,加上购买颗粒饲料等,没个200万别想让奶牛吃饱。另外,员工工资年年涨,四五年前招一个挤奶工每月也就五六百元,现在一个挤奶工至少要2000元,要不没人愿意干。
育种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配一支精液80元钱,这属于自然育种,生公生母不确定,还不能保证一次成功,有时配种需要两三次才行。”她介绍,如果想保证产出能产奶的小母牛,性别配种一次至少240元,一般奶牛场承受不起。另外,还要请专业防疫人员,加上水电费和员工吃饭住宿等,都需要花大量费用,而鲜奶收购价已经四五年没涨了,每公斤平均也就3元多,一年只能产七个月的奶,可以说靠卖奶只能保本。
“行情不好,没啥赚头了。”采访中,一位奶牛养殖散户告诉记者,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至今,奶牛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水电、人员工资、饲料成本等翻倍增长,但鲜奶收购价却不涨反跌。据介绍,和去年相比,乳制品企业收购鲜奶的价格每公斤下降了1毛钱左右。“厂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该人士表示,牛奶每天都在产,由于没有储藏条件,必须当天“出手”卖给厂家,否则过期只能倒掉或自己喝。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养殖户根本没有议价能力,收购价与成本倒挂,让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能减则减,比如选择使用廉价甚至劣质饲料,这样奶牛肯定吃不饱也吃不好,产的奶品质量肯定会受影响,这也是当年三聚氰胺为什么大行其道的原因。
“只能靠卖牛生存。”郝爱霞介绍,每年都会卖掉一些产奶能力下降的奶牛,每头牛能卖约1.5万元,一年下来能赚个一百多万,但这些钱来年还要投入到各种费用中,这也是这一行面临的尴尬。“说实话要不是对这些小牛有感情,早就打算转行了。”她直言,干了十几年奶牛养殖没赚几个钱,自己干的其他生意赚的钱也全贴补到这里面了,如果市场行情还是这样一直不景气,她打算干几年就彻底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