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利集团的原奶实验室、产品实验室和致病菌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液相色谱仪、酶标仪、抗生素检测仪等高端检测设备。“过去给中国乳业造成巨大损失的三聚氰胺,现在30分钟就可以测出结果,整体检测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伊利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伊利累计投入5亿多元,配置各类精密检测仪器1100台,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原奶收购到产品出厂,需要完成的各项检验检测指标累计达899项,仅在原奶环节,伊利就实现了117项检测标准,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数量。仅以奶粉为例,出厂必检的项目有64项,还包括风险监测的项目一共有108项,其中54项由伊利自行检测,另外54项由上海SGS机构检测,通过双重保障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
在企业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奶业监管力度。2009年开始,农业部门连续4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截至2011年,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5.6万批次,三聚氰胺检测值全部符合国家管理限量值规定,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等违禁添加物;全国质检系统在2011年完成了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全国1176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仅701家通过审核获得生产许可证,一大批生产条件差、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被淘汰,淘汰率达40.4%。
全程追溯:巡更监控,责任到人
在伊利集团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现代化牧场里,记者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有一对耳环。“这个耳环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它能够完整记录伊利奶牛每一天的身体健康状况、膳食比例、挤奶量。通过电子耳环记录的信息,可以为每一头奶牛提供定制化的科学配餐。当原奶出现质量问题时,更可以迅速实现‘责任到牛’。”现场工作人员段俊峰告诉记者。
近几年,伊利在追溯体系上不断进行着完善和升级。2011年,“原奶物流运输过程管控平台”上线。目前,伊利投放市场的所有产品已经实现了全面可追溯。所有伊利的鲜奶包装盒顶端,除了印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还有一串条形标码,消费者可以查到这盒奶的生产资料,比如产自哪个厂区、哪个车间甚至是哪一头奶牛,以及奶牛饲料的相关数值。“这种追溯机制确保了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严格的监督之下,有利于公众对每一个生产细节的监督。”张剑秋说。
蒙牛集团推广使用了指纹巡更技术,相当于给生产线上的原奶质量安全配上了“保镖”。目前,蒙牛生产运营中心的“巡更+监控系统”覆盖了生产的每个环节,全程监控牛奶的生产管理过程,涉及的所有工作人员的指纹和工作进展情况被逐一记录下来,做到详尽可查。
而由乳业大区内蒙古发起的“放心乳粉从内蒙古做起”行动,则让“全程追溯”在质量的轨道上走得更远:所有冠以“放心乳粉”的产品都有一个16位的身份认证码,其原料、生产、物流、检验等各种信息均已上传至质监部门“放心乳粉”统一监管平台,便于消费者查询。
“从产品原料的选用、生产过程的加工、合格产品的放行到产品终端的销售、消费者的整体售后,都能100%地做到产品溯源,便于各环节的监控,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做到让广大消费者更放心。”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铁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