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旗畜牧服务中心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牧民的生产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四大项收入。
一是大力实施草原生态项目,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了牧民的转移性收入。上半年启动实施了总投资2900万元的2009年退牧还草工程,工程总规模为130万亩,禁、休牧区共涉及巴音乌兰和川井10个嘎查的的253户、803人(禁牧173户、528名;休牧80户、275名),饲料粮补贴款达531.9万元,工程的实施使禁牧户人均每年可增加现金收入9300多元,有效的提高的牧民的转移性收入。此外,为了继续巩固退牧还草项目生态恢复成果,对2002、2004年退牧还草禁牧项目国家补贴到期的退牧户每人按5000元封顶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款,共计645万元。到目前,全旗累计实施7个年度9期的退牧还草工程,使 1040万亩的草原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直接受益牧民达1937户、6470人,总体上取得了较为显著和突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是示范开展了“草畜平衡养羊增收技术”和“北繁南育工程”,有效的增加了牧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同时为今后牧区养殖业的发展探索出新模式。
近年我们从降低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增加养羊收入的问题入手反复的对比生产实验,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草畜平衡养羊增收技术”。根据我们对正在进行草畜平衡养羊实验户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当年出栏的羔羊每只纯收入可达到230元,按户均饲养量100只计算,每户牧民年增收13000元,这一技术的运用成为了牧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实现了草原增绿和牧民增收的同步推进,为今后牧区养殖业的发展探索出新模式。此外,今年上半年在德岭山镇苏独仑嘎查开展了北繁南育工程,为近百户入驻南育基地的牧民分配了房屋、圈舍及耕地,并对其开展全程的技术指导,预计年内完成育肥出栏牲畜1万只,户均增收入1万元以上。下一步,我旗将逐步扩大“北繁南育” 的生产模式,加大工程建设规模和力度,大力推行“北繁南育”肉羊育肥规模,计划在5年内,牧区达到每年有30万只羔羊可进行就地育肥或转移到农区进行专业化短期育肥,带动牧民户均年增收入1.3万元以上,使“北繁南育”成为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是通过继续完善草牧场经营、流转、保护制度增加牧民财产性收入。在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和“三牧”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行草牧场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化机制,鼓励牧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截止到目前,牧区已登记备案的流转草场面积共1298处、512万亩,占牧区草场总面积的18.73%,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理草场流转58户,草场转让面积为21万亩,有效的增加了流转牧民的财产性收入。
四是加大了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力度,有效提高牧民工资性收入水平。1-6月份,牧区剩余劳动力输出共1327人,苏木外旗内831人,旗外496人。按就业行业划分从事一产69人,从事二产150人,从事三产1108人。外出务工收入共计864万元,人均收入达6510元,较去年牧区人均年收入高近2倍(牧经站统计去年牧区人均收入3534元),成为牧民短时期内最快最有效的增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