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奶制品涨价 产业链条调整时机凸显

奶制品涨价 产业链条调整时机凸显

发布时间:2010-06-01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摘要: 近期,在原料奶、奶粉、糖、汽油、添加剂、电费、油费和运费等原材料和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下,液态奶市场出现整体涨价的势头。目前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等地品牌液态奶相继提价,尽管目前蒙牛、伊利等品牌奶价依然按兵不动,但受成本因素拉动,涨价似乎是大势所趋。

       近期,在原料奶、奶粉、糖、汽油、添加剂、电费、油费和运费等原材料和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下,液态奶市场出现整体涨价的势头。目前山东、河北、内蒙古等等地品牌液态奶相继提价,尽管目前蒙牛、伊利等品牌奶价依然按兵不动,但受成本因素拉动,涨价似乎是大势所趋。 
       原料奶价格暴涨 
       原料奶作为乳制品的主要原料占据其60%的生产成本。受奶源短缺和乳品加工能力迅速增加的影响,原料奶市场由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收购价出现了最高水平的涨幅,据悉,去年以来,全球谷物、饲料等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奶牛饲养产业成本升高,致使原奶价格暴涨。原奶的出厂价格从去年12月到现在涨了3次,今年年初原奶收购价还是每公斤2.4元,现在每公斤原奶却要7.2元才能收购进来。另外,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牛奶行业一度走入低迷状态,许多奶农倒掉了存储原奶,甚至放弃了奶牛养殖,导致奶源紧张,原奶供不应求。 
       世界性“奶荒” 
       分析人士认为,牛奶价格上涨与铁矿石、铜矿石等传统大宗商品涨价都根源于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从中国、印度、中东到拉美,国民收入的提高使上百万人脱离了贫困,跻身中产阶层。在这些地区,牛奶和汽车、平板电视一起,成为富裕生活的象征和富裕家庭不可缺少的用品。此外,牛奶也是婴儿食品、巧克力、冰淇淋和乳酪等日常消费品的主要原料。这使近几年牛奶需求量大幅提高,但受主要奶源供应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遭遇大旱、欧盟政府减少农业补贴、印度和阿根廷为保护本国市场减少奶制品出口等影响,全球奶源供应大幅减少,乳制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成为我国牛奶涨价的大背景。 
       总之,牛奶涨价的原因和猪肉涨价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饲养者承受不了饲料价格的飞涨以及收购价格长时间在低水平运行,造成了牛奶市场供应紧缺,最终导致价格上涨。 
       奶业涨价对产业链的影响 
       乳品加工企业 
       此次乳制品的整体涨价,短期内遏制了乳企亏损的局势,盈利能力较强的规模化乳品加工企业迅速在产品结构、产能规模等方面作出反应,促使乳品行业的调整步伐加快,乳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望提高。但是,在奶业的产业链条中,无论从原料奶市场还是消费市场看,供给弹性均小于需求弹性,如果没有合适价位的进口奶粉缓解近期出现的“奶荒”的话,作为中间环节的加工企业,上游受原料奶供给量的限制,下游受消费群体的影响,均将处于劣势地位。 
       乳品企业产品涨价一方面要承担销售量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竞争对手不涨价或少涨价而抢占市场的威胁。总体上看,此次涨价对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和全国性品牌企业总体上利大于弊。 
       作为奶业市场最重要的一环,奶农经济收入的增加并没有跟上牛奶市场的飞速发展。养奶牛赚的钱甚至越来越少。奶农算了这样一笔细账:村里的一头奶牛产奶期平均一天需要30元饲养成本,8个月产奶期饲养成本为7200元;4个月干乳期每头牛每天饲养成本15元,共计1800元;此外,一头奶牛每年治疗费200元,配种费50元。

 


几项成本合计为9250元。

而一头奶牛平均一天产20公斤奶,8个月产奶期共产奶4800公斤,扣除牛犊每月要吃掉300公斤奶,净剩4500公斤奶,每公斤奶2.4元,共计10800元;加上产犊收入500元,合计为11300元。用总收入减去成本,每头牛净挣2050元。

另外,奶农还受到了中间商的层层盘剥。许多奶农和乳品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采购关系,每天挤出的牛奶只能低价卖给奶站或上门收购的奶贩,再由奶贩高价倒手卖给加工厂。再加上奶牛养殖的劳动成本、财务成本和环境成本也有明显上升,奶农养奶牛的效益必然不高。

奶农

近年来,伴随着奶业超常发展,全行业都面临着市场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压力,而奶牛养殖是整个乳业风险承受能力最差的环节。短期内,奶价的上涨冲消了增高的养殖成本,增加了奶牛养殖的利润,提高奶农养殖的积极性,增强了奶农养殖的信心,这对稳定奶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也要注意生产周期的正常波动和国际奶粉价格下降对奶价的影响,防止市场调节出现供给大于需求时“奶贱伤农”事件的再次发生。

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无论是在全国市场还是区域市场,企业对原料奶的控制程度决定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对原料奶垄断程度高的企业,其乳制品就会形成垄断价格。所以,企业收购原料奶的能力(垄断程度)就直接影响了其实现利益的多寡和企业资本的积累与扩张。长期以来原料奶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基本上都是由乳企来制定。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如果作为价格领导者的大企业不带头涨价,原料乳涨价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只会在乳品加工企业内部消化,不会立刻传导到乳制品的市场价格上。因此,尽管奶农的生产成本上升,但原料奶收购价格不会立即作出调整。但在养殖成本不断上升的推动和原料奶收购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工能力的迅速增加和众多地方垄断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原料乳市场就成为卖方市场。此时,原料奶价格的变动会极大地影响到加工企业的收购量,进而影响乳企的市场。

我国奶业已经开始进入关键转型期,目前奶价的波动和奶业出现的问题都属于“转型期”的“阵痛”,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属于正常的市场现象。奶价上涨显示出奶业的运行机制需要调整,在目前奶产品利益链条上,产品销售、包装采购、企业加工等环节的利益超过80%,而奶农提供原奶分得的利益仅占16%左右,这使乳产品的价格形成极不合理。数据显示,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而利润比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

目前,市场上的高价奶和奶农养牛效益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表明我国奶业“头重脚轻”,奶业效益的大头倾向于企业。为此,应建立奶业利益转换机制,让奶农从企业赢利中获益。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