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80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状,27日笔者驱车到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到达该村已是傍晚时分,山村人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天边一轮圆月已高高挂起,山脚下泥泞小道旁养殖场,隐隐约约传来几声“哞……”。
黄研彭、陈日暖、黄祖鼎分别是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广州海员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准“80后”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放弃原本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家养牛创业,他们的决定让家人不解,但是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村民称之为“牛司令”。
2008年7月,该村一个简易牛棚动工建设,引起村民的关注。几个月后,村里3个大学生毕业生从山东领回几十头杂交小“洋”牛当起“牛倌”,一时成为当地新鲜事。时隔一年多,牛棚里三位稚气的“80后”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跟着当初的小牛犊成长起来了。
说起当初创业经历,陈日暖和黄研彭皱皱眉说:“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他们说,养牛的潜力很大,但是出栏时间较长,刚开始养殖需要坚守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资金的维持是最揪心的煎熬。合资人都是刚毕业大学生,资金有限,又没有相应财产抵押,贷不到款,幸亏家长和亲戚的支持才坚持下来。
走进牛棚,陈日暖不时用手拨弄牛角。他说,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牛犊时,打心底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几天后就把我们忙得焦头烂额。小牛犊刚买回来时,由于“水土不服,饲料不惯”患上“应急综合症”。幸亏现在科技发达,把网线拉到牛棚,用笔记本电脑网络视频即可请专家在线会诊,及时解决难题。
黄研彭说,自己是学饲料专业的,学了一些关于饲养方面的知识,但是书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乡下没有图书馆和专家,只能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网购饲料、给牛会诊,在论坛与全国各地养牛人交流。说完他指着牛棚外面说:“后面一片种的是上等饲料皇竹草,种子是通过网上购买的。”现在,认识了不少当地养牛人,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养牛经验。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们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冀平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教育硕士杨明亮为这种创业精神拍手叫好。陈冀平说,大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积累经验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这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给当今大学生就业树立了榜样。
“牛司令”家的牛出栏了,近几天陆续来了“看”牛人,当晚九点多还有老板前来洽谈牛的价钱。
今天是元宵节,清晨,“牛司令”给笔者发来一条短信:“这几天他会带几个老板过来买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经验的积累,他们的事业也开始步入回报期。山里另一头,他们合资的另外一个养殖场也即将“圈”牛上路。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 当地几乎家喻户晓
发布时间:2010-05-24 来源:中国养殖网
摘要:为了解“80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状,27日笔者驱车到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到达该村已是傍晚时分,山村人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天边一轮圆月已高高挂起,山脚下泥泞小道旁养殖场,隐隐约约传来几声“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