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借了8头母牛来养,一年后还牛时我可以收入1.6万元左右。”5月5日,筠连县筠连镇海丰六组村民赵德均告诉笔者,多年来他都想成为一名养牛大户,但启动资金制约了他。这次筠连县瑞丰生态种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落户在他们村,合作社“借牛还牛”的管理办法,成就了他的愿望。
筠连县瑞丰生态种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以饲养优质肉牛为主,有占地12亩的养牛场和200余亩草场,目前,存栏近500头。有近200户农户借出200多头牛喂养。理事长张文治介绍,对能繁母牛,他们采用的是“合作社+农户”模式。合作社将母牛作价后借给农户养殖,农户将母牛所产的牛犊按市场价出售给合作社;母牛繁殖功能下降后,可按市场价退售给合作社;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如母牛因病等正常死亡,合作社不再收取农户母牛成本费。“作为企业,我们要有钱赚才会干,在与农户的合作中,我们节约的是买小牛的运输成本,以及圈舍的费用,并能迅速扩大规模。”张文治算了一账,目前他牛场内所养肉牛全是从云南购买的架子牛,每头至少要支付人工费和运费100元到200元。合作社规划年出栏1600头优质肉牛,母牛的借养达2000头。
“合作社的成立,周边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该镇副镇长郝猛告诉笔者,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该村村民养殖母牛、肉牛的热情很高。另外,在土地流转中,农户将300多亩土地承包给了合作社,每亩租金达到了400元。同时,养牛场还解决了该村上百名富余劳动力。
闻亚:近几年,不同形式的代养模式在农村颇为盛行,它一方面解决了农民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让合作社或者公司能在有限的场地和资金下,迅速扩大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在代养过程中,合作社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养殖户做到规范科学养殖,一方面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提高食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