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春寒料峭,金堂栖贤乡尖山村4队村民关大爷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所处的位置是成都旱情最重的地方,正在用水壶浇菜的他抬头仰望,再看看脚下一亩多地的花菜幼苗和一亩多的空地,愁上眉头。蓄水池的水已经用掉了一大半,再过20天左右,水就要全用完了,还不下雨该咋办?
据了解,该村除了灌溉用水无法保障,水窖和水井的水也只能维持20余天。尖山村村委会已经准备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障人畜用水。
旱情加剧
春节至今 只有一点“毛毛雨”
“我们村十年有九年旱。”尖山村村支书吴世松说,对于干旱,村里人已经有很深体会,但是今年干旱着实让他们有些意外。“往年也干旱,但在清明节以后才会露出苗头。”吴世松解释说,今年从春节至今没有下过一场有效的雨,3月22—23日也只是飘了一场“毛毛雨”,没有将土穿透,起不到缓解旱情的作用。
每户每天只有一担水
“再不下雨,最多再过20天左右水窖和水井的水将全部干涸。”昨日下午5时许,尖山村4队队长关安洲再次检查了村里的12口水窖的储水情况。在山顶,关安洲和吴世松合力抬起了14号水窖水泥盖子,透过直径约一米的水窖口子,可以看到水面距离地面约有2米多深。“这个水窖是专门用来储存饮用水,深3米,现在只剩下不到1/4的水了。”关安洲解释说,该队12口水窖的储水基本已经使用超过了2/3。
据介绍,尖山村4队一共有五十多户,161余人。其中,除了三十几户人每三四家有一口水窖提供生活用水外,剩下的十余户主要依靠村里的两口水井。昨日下午,记者在一口井看到,井底的石头已经露出了水面,水深最多不超过一尺深。“一天一夜,井里最多冒出十几担水。”关安洲告诉记者,十几户人每天平均每户只能挑一担水,生活用水开始紧张了。
蓄水池基本见底
据了解,今年该村旱情比往年整整提前了一个多月,沟渠内和堰塘内的水3月初便几近干涸。灌溉小麦和油菜用水已经无法保证。最终,村民只得将去年10月份以后储存在蓄水池的灌溉用水,精打细算用在经济作物的浇灌上。
经过大约1个月,昨日记者回访该村时看到,部分村民的小麦已经收获无望,被割来喂牛了。油菜生长严重受到影响,只有往年水份充足时的一半高,减产已成定局。目前,全村400余口蓄水池,水位也不到1/3,有的几乎见底。
牛的问题
洗脸水拿来喂牛
村民漆琼玉家院子内,放着一个大水缸,水缸上除了一根从几百米外水井接来的水管外,还有一根水管从平房的屋檐上接下来。“我们四家人用一口水井,现在井水量减少了,每天只能满足一家人接水。”漆琼玉说,尽管大缸内装有十几担水,但是四天用一缸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些紧张,因为她家除了三个人生活用水外,还养了二十几头牛,大水缸的水也仅够牛喝两三天。“所以,平时生活用水都不敢随便乱倒了,洗脸的水也要用来喂牛。”漆琼玉现在就期盼着能够下场大雨,然后便可以将屋檐流下的水用来喂牛。
养牛户将出售牛
养牛是该村三大产业中的第二大产业。据吴书记介绍,全村共有400余户村民养牛,牛的总数上千头,牛的饮水量超过了人口饮水。目前,村里的土地干旱,靠牛耕地已经不现实,在人畜饮水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往年很多村民会自动调整牛的数量,减少牛的饮水量。今年,如果情况严重,该村同样会采用这样的办法对牛进行提前出售,优先保证人员用水。
全力抗旱
设取水点 村里急需饮用水储备
盖地膜 保证蔬菜水分
从本月初开始,村民每三四天就从蓄水池挑五六挑水,浇灌一次花菜、豌豆等蔬菜苗子,还特别为蔬菜苗子盖上地膜保证水分不太快蒸发掉。村里也表示,要确保该村第一大主产业蔬菜经济作物的用水。
取水点 这周开始设立
村支书吴世松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出现了人畜用水困难的苗头,村里将准备启动应急预案。村委会将组织党员帮忙送水,从本周起村委会将开始设立取水点。“一旦旱情继续加剧,我们将在尖山村8队村委会处水源相对较好的地方设立取水点,家里有青壮年劳力、有摩托车的可自行前往取水;没有青壮年劳力的老弱病残,村里将采取摩托车送水。”吴世松表示,如果届时坡下水源也无法保障,将在盐井设立取水点,实在不行就只能在栖贤乡组织取水点。也希望能从外界获得饮用水储备。
水窖 去年储水今年用
据了解,2006年,尖山村发生了最严重的旱情。由于当年没有完备的储水设施,该村人畜用水相当紧张。“当年,有的人用塑料桶到两公里外的中江刘家沟取水;有的骑着摩托车到盐井提水;有时,金堂县组织水车送水,排起好长的队。”回想起当年干旱的场景,村支书吴世松说,幸好那年之后政府帮助修建了400座蓄水池和12口水窖。水窖在去年六七月份刚刚修建,八九月份首次储水,没想到今年就派上用场了,将人畜用水困难时间大大推迟了。
市民支援
成都学校倡议
捐出一瓶爱心水
昨日,听记者说了尖山村的情况以后,成都十一中、水碾河小学等学校表示,将从今日起,在学生中发起“捐出一瓶爱心水,支援饮水困难地区学生”的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