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妇女王冬梅
她是养女,可20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高龄养祖母;灾难一次次向她袭来,她顽强面对,依然含辛茹苦养家糊口、拉扯儿女。她用大山般朴实的情怀,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大爱无边的感人故事……她叫王冬梅,是两当县金洞乡太阳村的普通农妇。
王冬梅今年41岁,在她两岁那年被养父母收养,当时,养父母的父母也就是冬梅的爷爷、奶奶都健在,家里虽不富裕,但养父母凭着年轻力壮,辛苦劳作,一家五口过着清贫却无忧无虑的生活。儿时小冬梅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背上书包上学。但长年的劳作和生活的重压,使养父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看病吃药,两人逐渐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了。患病的老人、破烂的土屋、外加几亩薄田,打碎了小冬梅童年的梦想。那一年,冬梅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了。
每天,小冬梅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拾柴,然后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劳动,在小伙伴无忧无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小冬梅已经开始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担。由于小冬梅家劳力缺少,又无耕牛,每年的麦收、秋种时节,她肩上、手上不知脱了多少层皮。看见小伙伴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去学校,小冬梅背着背篼、扛着锄头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冬梅听从养父母的安排招了女婿。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艰难的家。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爷爷就去世了,奶奶的病情也日益加重,还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火。起初,王冬梅也觉得很委屈,心想自己一天累得腰酸背疼,老人不但不体谅,还发脾气,可每当王冬梅把做好的饭菜端到奶奶眼前,看着老人喜悦的神情时,她顿时又没有了一丝怨气。“莫嫌老人老,没老哪有小。”王冬梅觉得,孝就是顺,就是不和老人顶嘴,不和老人生气。在以后的日子里,奶奶发脾气时,王冬梅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逗老人高兴。每天,王冬梅帮奶奶穿衣、洗脸、梳头,然后根据她的口味,面条、稀饭、馒头、菜粥,隔三差五尽量换花样,让她吃得高兴,吃得顺心。
2004年,王冬梅的养父突然发病,睡在床上一病不起。奶奶和父亲都相继卧床不起,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王冬梅凭着一颗赤诚敬重的孝心,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奶奶长期卧床不能翻身,王冬梅每天帮她翻身,擦身换洗;她不分严寒酷暑,为父亲按摩、擦洗。阳光好的时候,她还经常把两人抱到院子里晒太阳。
无论生活多苦多累,王冬梅毫无怨言,她说:“是几位老人养育了我,我要精心伺候老人,让她们安享晚年。”20多年的风风雨雨,四代人相濡以沫,王冬梅从没和老人们吵过一次架。乡亲们说,王冬梅与四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一起,真是比亲人还要亲。
虽有王冬梅和丈夫的精心照料,2006年,97岁的奶奶和78岁高龄的养父还是相继去世。
可谁知,当王冬梅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丈夫邓九龙却因积劳成疾,2007年2月的一天,突发脑溢血,生命危急。王冬梅赶紧上30公里外的县城去请医生,在接上医生返回家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王冬梅头部、胳膊、腰腹受到重创,鼻子蹭掉了一半,血流满面,被送往县医院救治,第二天丈夫也被送到了县医院,二人同时住院治疗。
经半个多月的抢救,王冬梅的丈夫虽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还欠下2万多元的债务。家里的顶梁柱塌了,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感到天旋地转,生活的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磨难,让王冬梅不知偷偷掉过多少泪,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她说:“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老天,下对得起良心,不能撇下70多岁的养母和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管。”她只有一个信念,好好活着,伺候老人,抚育孩子,尽孝尽责。
瘫痪在床的病人,上学的孩子,几万元的债务,但生活并没有因为艰难而停步。面对生活的重压,经历了磨难的王冬梅变得更加坚强。她一边照顾卧病在床的丈夫,一边早出晚归侍弄庄稼,还养了7头牛、20多只鸡,用来还账和供两个孩子读书。艰难度日之余,她还坚持上山挖药,采摘野菜,拿到集市上去卖,一点一点攒钱,缓解家中的窘境。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年,王冬梅通过养牛、养鸡,还清了家里的债务,两个孩子也已初中毕业,学会了做饭和理发的手艺,可以养活自己了。王冬梅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现在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伺候母亲和丈夫身上,一有空闲,就和他们聊天,说说外面的事情,给他们宽心。
回想起从前的日子,王冬梅坦然地说:“赡养父母,伺候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没怨言。有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我会克服困难,尽力照料好我的养母和丈夫,教育好孩子。”(记者 周者军)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