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资阳3月11日讯(李福勇)“现在科技发达啊,牛屎不但可以让它不臭,还能让它变成‘金元宝’。”雁江区迎接镇黄添村3组村民杨富华的一句话,道出了该镇肉牛循环经济养殖模式的奇妙之处。
搭建平台 牧业公司入驻
黄添村,距离资阳市区14公里,交通便利,农副产品丰富。“黄添村具有便利的交通与优越的养殖条件,我们引进了一家牧业公司,为群众搭建起就业致富的平台。”迎接镇党委书记吴成明如告诉记者,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千万工程”带动下,该镇全力为业主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8万元,引入了嘉芮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建有牛场1个、沼气池2口、鱼塘4个80亩、果园100亩,以养殖西门塔尔肉牛为主,带动蚯蚓、鳝鱼、土鸡等特色养殖,配套果树种植。2009年4月公司又带动村民开设起农家乐,供客人喝茶、娱乐,在此还能品尝到西门塔尔牛肉、土鲫鱼、土鸡等特色菜。
牧业公司的入驻,解决了当地大部分就业困难的群众的就业问题。“除了庄稼的收入外,在公司喂牛每月还能挣得1000元的工资,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58岁饲养员胡明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公司长年聘用当地农民16人作为饲养员、酿酒师,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2万元;每年临时用工100余人,人均可增加收入1000余元。
循环经济 多环节增收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生态养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公司创建了循环经济养殖新模式。“真没想到,我们家以前没啥用处的玉米稿秆、花生藤,现在也能变成钱了。”该村3组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公司常年以一斤5分钱的价格向村民收购花生藤、红苕藤等四季作物作为喂养肉牛的青饲料,并常年聘请工人酿酒,利用剩余的酒糟作为饲料。
就连牛的牛粪、牛尿也得到了充分利用,牛尿经沼气发酵后用于种植枇杷、通贤柚等优质水果及蔬菜;牛粪经过干稀分离后,能多次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多环节增收的效果。湿牛粪经生物发酵后在果园林间地接种蚯蚓,养殖蚯蚓后再回收干牛粪,作为花肥或种植蘑菇,经过氨化处理后可直接喂鱼,并能以800元/吨出售。产出的蚯蚓属于优质蛋白饲料,可用于饲养肉鸡、泥鳅、鳝鱼等,能以20元/斤出售。
牛场每年可消化当地农作物秸秆50吨,每年酿酒10万余斤,产酒糟40多万斤,用牛粪养殖蚯蚓20亩,产蚯蚓10000余斤,实现经济效益达30余万元。
养牛增收 村民腰包鼓起来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不用出本钱,直接向牧牛公司赊养肉牛和饲料,肉牛养壮后再卖回合作社统一销售。”该镇发挥牧牛公司龙头作用,成立了肉牛养殖公司,走出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家今年向合作社赊养了两头肉牛,赚了4500元,真是太好了。”合作社社员胡明安说,“我们都是利用余力饲养肉牛,并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就能增加不少收入呢。”
2009年,公司出栏优质肉牛860头,通过出售肉牛、牛粪、水果等,产生循环经济效益纯收入达108.8万元,带动10户合作社社员增收4.6万元。为了全力打造优质肉牛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争创绿色肉牛品牌,该公司已和全国最大的肉牛出口企业——美宁公司,联合打造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今年还将吸收20余户有强烈愿望加入合作社的农民,逐步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腰包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