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1月份深圳口岸乳制品进口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2010年1月份,经深圳口岸进口乳制品702吨,创去年以来的第二高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3.6%,环比猛增2.7倍;价值106万美元,迅猛增长1.6倍;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511美元,快速上涨47.2%。
业内人士认为在我国乳制品行业即将复苏之际,国内近期接连曝光在陕西、上海、山东等地发现个别乳品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乳制品事件,严重打击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该情况是导致今年初深圳口岸乳制品进口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深圳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乳制品逾九成,美国是最大进口来源地,自新西兰进口成倍增长。1月份,经深圳口岸自美国进口乳制品519吨,迅猛增长89.5%,占73.9%。同期,自新西兰进口124吨,激增4倍;此外,私营企业主导进口,国有企业进口下降迅速。1月份,经深圳口岸私营企业进口乳制品533吨,增长39.8%,占75.9%;外商投资进口168吨,激增7.2倍,占23.9%。
业内人士指出三聚氰胺再次抬头,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和中小乳品企业监管机制的缺失,也凸显我国奶源紧缺的产业顽疾。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内养殖奶牛数量大幅减少,奶源供应再度紧缺,造成原料奶价格大幅上涨。2009年9月份以来,陕西省奶源最高收购价已达3.8元/斤,而上半年仅为2.6元/斤。由于上游奶源供应与下游市场需求严重失衡,导致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铤而走险使用造假奶生产乳制品。
对此深圳海关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强对出口乳制品企业的质量认证管理和监督,严密乳品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解决目前乳品监管链条由多部门分块监管的局面,杜绝监管漏洞;其次要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提高奶牛饲养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奶源质量。同时有关部门应控制进口节奏,分散进口密度,减少对国内乳品行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