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甘州龙渠乡下堡村二社群众新建的人畜分离的环保养殖小区,一排排规划整齐的牛舍错落有致,干净整洁,每个牛舍带有青贮氨化窖喂养既方便又干净,一群群牛们悠闲地吃着饲草,享受现代养殖区的舒服,各个膘肥体壮、滚瓜溜圆。龙渠乡党委书记曹文斌说:“乡党委政府把草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按照“大户抓带动、农户抓繁殖、小区抓育肥、合作社抓流通”的方式,新建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两个,养殖专业社3个,扶持发展5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20户,使全乡的牛饲养量达到2万头,使以肉牛养殖为主的草畜产业向专业化、基地化、小区化的方向发展。”
养殖走向环保
滩大地广草料多,是龙渠的优势;而走发展高效畜牧业的路子,则是龙渠近年来形成的特色。张掖从事畜禽贩销的商户也习惯往龙渠跑,这里的畜禽量大、膘份好、品种好,随便装个一车两车不成问题。近年来,龙渠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实际,抓住优势,积极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特色产业,使养牛业的生产方式向着专业化、基地化、小区化的方向发展。针对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很高,但群众的资金缺乏,严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与区畜牧局联系,争取世行贷款项目,自2004年以来,龙渠乡已为326户农户成功争取到了4批世行贷款资金共106.64万元。农户充分利用这笔资金养牛、养羊,修建养殖圈舍,积极发展畜禽养殖,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户“念牛经、发羊财”的积极性,带动了全乡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下堡村一社徐伟等18户农民在区、乡协调世行贷款48400元的支持下。去年,每户又投资1.2万元建起了人畜分离的环保养殖小区,每家一栋,既带青贮氨化窖,又干净卫生。徐伟说:“自打牛进入环保养殖小区以来,开始喂起来不方便,后来,经过科学喂养,每天三边,把大量的玉米秆青贮带氨化窖,提高了玉米秆利用率,原先家家户户门前堆积玉米秆的想象少了,农户集中起来比着养牛的积极性高了,养殖户们都为这种养殖模式自豪呢?正说着:村支书甄云接过话茬说:“该社余下的13户农户眼下也急着建这种牛舍呢!村上将依托这种规模养殖,力争达到人均养牛2头,促增收。”
养殖规模掀高潮
龙渠乡在用足用好河西肉牛、世界银行养殖贷款等政策的同时,乡党委、政府在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建设过程中,优先划拨土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用优惠政策扶持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发挥乡畜牧站、养殖合作社的作用,加大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力度,为养殖业提供技术、信息、流通优质服务激活了农民养殖的高潮。新胜村综合养殖场的场主陈琳告诉记者:他当过厨子、开过景点、一直从事林业育苗,2007年4月,投入资金70万元,修建牛舍4栋,投入资金34万元开始养牛,去年出栏110头,抓住机遇买,抓住机遇卖,去年挣了11万元,今年打算补栏200头。墩源村农民党员、龙渠乡养牛协会会长张自海,2000年开始瞅准时机,贷款3.5万元率先建成高标准牛舍一座,并积极与乡畜牧站联系,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辛、夏洛莱等新品种肉牛10只进行育肥。 随后,张自海投资25万元修建了占地5亩、饲养量200头的养牛场和青贮规模达到600吨饲草的青贮氨化窖。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张自海抓住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筹资1.3万元引种大叶紫花苜蓿6亩、三叶草2亩,进行科学搭配饲养,提高育肥质量。不到几年时间,张自海肉牛养殖舍已达到存栏200头、年出栏500头的规模,年纯收入达到14万元,走上了“规模化、效益型”的养殖路子。张自海富了不忘众乡亲。为了使乡亲们都能够依靠养牛致富,他把自己培育的畜种免费提供给乡亲们试养。2007年2月张自海在乡上的扶持下,牵头成立了“甘州区龙渠乡肉牛养殖协会”,会员发展到116户。张自海主动挑起养殖协会的重担,外联市场,内连农户,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协会与张掖市双华屠宰公司、武威市森泰公司签订了年供应肉牛5000头的供销协议书。自协议签订以来,外销肉牛9000多头,解决了养殖户销售问题,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目前,龙渠乡初步形成规模养殖格局,肉牛养殖专业村达到4个、专业社达到22个,去年全乡的牛饲养量达到了1.9万头,肉牛养殖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