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奶牛养殖拐点临近,奶价新周期投资正当时

奶牛养殖拐点临近,奶价新周期投资正当时

发布时间:2016-09-16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国际供需关系逐步好转,奶价中长期拐点出现。 国际奶价已经跌破成本线,引发主产国加速淘汰泌乳牛,因此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原奶总产量和出口量从6月起开始出现下滑。而新兴市场如中俄乳制品进口需求恢复,供需关系深度调整。 历史上,产量下降是奶价上涨的先行指标,目前

  国际供需关系逐步好转,奶价中长期拐点出现。

  国际奶价已经跌破成本线,引发主产国加速淘汰泌乳牛,因此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原奶总产量和出口量从6月起开始出现下滑。而新兴市场如中俄乳制品进口需求恢复,供需关系深度调整。

  历史上,产量下降是奶价上涨的先行指标,目前的拐点表现符合规律。

  加上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奶牛屠宰量仍在增加,减产趋势相对确定,国际奶价回升的预期较强。

  短期季节性扰动因素导致奶价回升,但基础不牢仍有回调可能。

  上半年中国大包粉进口量增加近20%,同时7月份欧盟提高战略收储上限,东南亚需求好转等都对国际奶价形成支撑,共同导致了8月份以来国际奶价的反弹。

  国内受洪水、高温等极端天气负面影响,奶牛应激产奶量下降,供应季节性偏紧。而下游乳制品产销逐步回暖,中秋旺季备货使得供需短期改善,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回升的现象。

  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未来2个季度下降可能性较大,新产季的到来也会增加供给,国内气温下降热应激缓解,我们认为虽然奶价长期拐点已现,但短期仍有回调的可能。

  国内奶价和国际联动性增强,国内养殖有过度去产能的嫌疑,下一轮奶价的弹性可能史无前例。

  2013年开始国内外奶价相关性大幅提高,此前中国原奶自给率在90%以上,而现在已经下降到80%左右,大包粉对国内原奶形成直接替代,因此价格联动性增强。

  大包粉的替代使得养殖企业产生需求下滑的假象,导致持续大幅度去产能,上游有超调的可能。一旦进口大包粉供需逆转出现缺口,国内又无法迅速补栏(需要24个月),奶价存在暴涨可能。

  投资建议:国际奶价拐点已比较明确,但进入10-11月丰产季后可能出现回调。我们预判不会低于前期低点,奶价回调提供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

  国内奶价短期下行趋势较难改变,国际奶价拐点确认后,预计传导到国内需要2-3个季度时间。原奶现货的低价预计仍将维持较长时间,下游乳制品企业继续享受低成本红利,业绩弹性较大,继续推荐伊利股份、光明乳业。主要出口国泌乳牛存栏量已经开始下降,“二阶导”先行指标拐点已现,国内奶牛淘汰存在超调,后期奶价回升弹性大,基于周期品投资逻辑推荐上游原奶企业西部牧业、现代牧业。

  风险提示:供需调整未达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打印 责任编辑:文枫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