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系统工程体系。
由此可见,生态畜牧产业是一个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生态安全畜牧产业。
到2020年形成“四畜三禽”养殖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大庆市经济增长速度为2016年全市GDP增速为1%,而《黑龙江省大庆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十三五期间大庆市畜牧业的增长速度为平均7%,高于同期GDP增速,说明我市畜牧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生态循环”是大庆市生态安全畜牧产业发展的总方针。大庆市将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狠抓节粮高效生猪、家禽养殖业,逐步构建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配套的饲草料产业体系、先进的生产标准体系、有效的粪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畜产品加工体系,实现示范区畜牧业转型升级。
大庆市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四畜三禽”养殖格局,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畜禽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
畜牧业产值达225亿元,年均递增7.0%;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8万吨和60万吨。
畜禽良种体系进一步完善,良种覆盖率达到90%。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更加强劲,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广,生产基地实现空间集聚,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全部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8%。
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年均增长10%
为应对全面饮食结构向健康饮食方向调整,大庆市生态安全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是奶牛、生猪、蛋鸡、肉鸡养殖量保持稳定,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年均增长10%,大鹅年均增长5%。
建成一批“八吨奶”奶牛养殖示范场,示范区奶牛平均单产力争达到7吨/年;肉羊全部实现舍饲圈养,出栏率由75%提高到100%;禽类良种体系进一步健全,种禽全部实现自给。
冷鲜肉、小包装分割肉、中式肉制品、低温肉制品、调理肉制品、休闲肉制品等产品加工比重大幅提升,骨胶原蛋白、骨素调味料、血球粉蛋白、免疫球蛋白、抑肽酶、卵磷脂、小分子肝素等骨血脏器精深加工能力和皮革、羊绒、羽绒等副产物加工能力显着提高。
商品饲料年生产能力达到130万吨,形成年生产80万吨浓缩料和配合料的工业饲料产业链,年生产20万吨饲草、青贮饲料、TMR全混饲料的优质饲草料产业链。
生态畜牧产业拟发展三大基地
根据各县(区)现有养殖基础、环境承载力、加工能力,结合种植业优势区域、草原分布等确定大庆市生态畜牧产业拟重点发展3大养殖基地。
城郊环保型奶牛养殖基地。具体发展内容是:对让胡路区红骥牧场、银浪牧场、星火牧场等现有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标准化改造,强化污染减排治理,改善周边环境,实现养殖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场区环境景观化,将传统牧场改造成景观优美的现代化生产牧场。
发展种养结合型草食畜牧业养殖基地。以肇州、肇源县为主要区域,立足产业优势,坚持粮草畜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加快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高标准肉牛、肉羊示范场,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示范。依托区域内大型屠宰加工企业,着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实现草食畜牧业经济生态双赢发展。
节粮高效型畜牧业养殖基地。以肇州、肇源县和大同区为主要区域,以国家级、省级养殖示范场为标杆,加速现有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本地品种,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生猪、家禽饲料转化率和养殖出栏率,提升鲜肉、鲜蛋品质。大力发展生猪、家禽加工业,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强产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采编:张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