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养牛大村抱团发展收益高

养牛大村抱团发展收益高

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单华燕本报记者谭显彬实习生高纯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叠翠流金。 记者翻山越岭,慕名来到珙县底洞镇木梯村。寂静的山间里,不间断的牛叫声,使得普通农家院落充满了生机。牛棚里,牛儿吃草、喝水…… 近年来,村民在支部书记李宗贵的影响下,全村兴起“养牛热”,勤

  □单华燕本报记者谭显彬实习生高纯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叠翠流金。

  记者翻山越岭,慕名来到珙县底洞镇木梯村。寂静的山间里,不间断的牛叫声,使得普通农家院落充满了生机。牛棚里,牛儿吃草、喝水……

  近年来,村民在支部书记李宗贵的影响下,全村兴起“养牛热”,勤劳的农民走上了一条从传统种粮到专业养牛的产业升级路,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牛大村,养牛户达70多家。

  “牛产业”成为了该村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人们从贫困落后的面貌直逼幸福小康。

  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木梯村地处底洞镇东南部,距县城所在地巡场约5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900米,属典型的纯农业乡,全乡经济发展以粮食、烤烟为主,以蚕桑、茶叶、林木、畜牧等种养殖业为辅。

  “没有雨伞的娃娃只有拼命地跑。”李宗贵是村里第一个养牛的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规模化养殖100多头牛,凭着勤劳肯干的韧劲和敏锐洞察市场的能力,他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和“养牛土专家”。

  李宗贵说,天天和牛吃住在一起,牛的生活习性、牛的脾气,牛的各种疾病预防,他都了如指掌,而他家敞坝里的一堆秸秆、酒糟、青草就是牛食。2006年,他在自家院子里盖了几间牛舍,养了六头牛,四处求教、跑乡畜牧站、准备牛食,牛养得不多,但一天下来却是疲惫不堪……“养牛必须悉心照顾,要充分做好预防。”李宗贵说,“夏天怕遇雨,冬天怕风吹。饲养时要精心管护,严格按科学饲养技术规范进行,特别是在饲料配方方面,根据不同年龄及时调整,以促进消化吸收。回忆起养牛的经历,他几多艰辛、几多感慨;随着经验的积累,牛越养越多,牛槽里拴得满满的。

  ”村里的牛主要卖到宜宾、昭通、水富等地,成年牛13元左右一斤,一头牛就要卖12000元左右,除去成本,一头牛的纯收入大概是3000元。“木梯村三组养牛户杨代坤扳着手指算了算账,一脸的高兴劲儿,”比外出打工划得来。“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

  过去养牛、卖牛,大家都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平时交流沟通少,牛养大了,销售基本上都是由个人联系牛贩子或运往城市销售。

  ”价格上不去,散运成本高,不成气候;养牛户和牛贩子都不满意。“珙县畜牧局局长何琪说,养殖户们辛辛苦苦饲养的育肥牛出栏时大多被一些牛贩子低价收购后又倒手转卖,而且由于数量零星,价格没有很好的保障;而牛贩子呢,疲于奔波。

  如何突破瓶颈,做大、做强、做精养牛产业?

  当全村80%的村民都在养牛时,作为村支部书记的李宗贵又动员大家成立专业合作社。几经考察和研究,并报乡、县畜牧局批准,成立了珙县大青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现在牛贩子每次来,都是满载而归,我们合作社会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凑够足够的肥牛数量后,电话通知,他开车来运就是;不像以前他还要每家每户去看牛、选牛、谈价格。“李宗贵说。

  从散户销售到集中团购、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木梯村走上了一条产业跨越式发展道路。成立合作社后,养牛户们同心同德、互帮互助,优化了各个养殖户的资源,让众多养殖户共用一个对外平台,集中采购的优势。资金和技术的融合实现了抱团致富,让多数村民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并成功致富。

  ”加入合作社后,养牛户们通过交流经验,畅谈养牛体会,不断提高养牛水平,共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让养牛产业越做越大。“杨代坤乐呵呵地谈起合作社的种种好处。

  ”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管理,养牛户省心多了,产销不愁。“李宗贵说,从2012年10月成立珙县大青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会员由50人升至如今的69人。发展存栏20头以上规模牛场21户,发展育肥牛50头以上的养殖场3户,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场2户。2013年已出栏优质肉牛429头,实现产值620万元,利润188.1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千方百计搜集市场信息,积极帮助养殖联系销路,抱团联合闯市场;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经验共享,抱团共谋发展。“何琪用这么一句话总结和概括着该村专业合作社。

  如今,村里一个个规模化的养牛场,一座座农村小洋楼拔地而起。80%的养牛户昭示着全村强劲的发展动力,标志着全村产业转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让土屋变”金屋“

  □高纯谭显彬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开辟未来。

  一个城市,一个行业面对大环境、新形势需要改革创新;同样,久居深山的村民,也需要转变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珙县底洞镇木梯村的村民从祖祖辈辈传统种粮到专业养牛,他们积极寻求适合本村、本地区增收致富的产业方向,是一种自力更生、拼搏进取的表现;走在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致富的前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由于该村属于山区地带,许多村民生活在山坡上、半山腰。2011年以前,村里大多是一幅房屋破烂、道路坑洼、土地贫瘠的景象。“那时候,我们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家住的毛坯房每年都需要修修补补。”村支部书记李宗贵回忆说。而如今,落后贫困的景象被一条条入户道路,一座座小洋楼房所代替,村民过上了舒适富裕的生活。

  记者搭乘摩托车到杨代坤家时,从公路上到村基路,翻越了两座山,弯弯曲曲的单车(摩托车)入户道路上,在记者看来是惊险而不安全的;但农民朋友们却是自信而快乐的在路上面骑着摩托车,从他们灿烂的笑脸上可以得到答案,他们是安全的、他们又是幸福的……

  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众多养牛户形成强大合力。内,激荡强大动力;外,拓展全新通道——这,就是当下木梯村、“养牛村”的革新节奏。

  木梯村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土屋,让土屋变成了钱袋子,让土屋变成了“金屋”!

  产业转型

  创新发展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