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牛网 > 养牛新闻 > 肉牛产业大县年成交额达3亿元

肉牛产业大县年成交额达3亿元

发布时间:2014-09-09  来源:新农网整理
摘要:张家川:特色产业唱响“富民曲”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广大农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触目可及;在省内外,张家川人打响了清真餐饮品牌;将产业化模式的皮毛生意做到了海内外。牛羊规模养殖业、清真餐饮服务业和皮毛加工贩运业,正是张家川县着眼于农民增收致

  张家川:特色产业唱响“富民曲”

  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广大农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触目可及;在省内外,张家川人打响了清真餐饮品牌;将产业化模式的皮毛生意做到了海内外。牛羊规模养殖业、清真餐饮服务业和皮毛加工贩运业,正是张家川县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色和资源传统优势,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三大富民产业。

  争创国家特色肉牛产业大县

  张家川县紧紧围绕建设陇东南畜牧大县的目标定位,把发展牛羊规模养殖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在成功获得“全省肉牛产业大县”称号的基础上,提出争创国家特色肉牛产业大县发展目标。

  走进张家川,一个个新建的养殖基地里,牛羊满圈;一个个交易市场内,南来北往的商贩络绎不绝。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闫家乡车古村地处关山林园区,地多人少,是张家川县东部贫困村之一,由于草资源丰富,被列入东部基础母畜繁育示范村。村民马建康去年千方百计筹资230多万元,流转土地6亩,搭建圈舍2幢,购进基础母牛40多头,扩大了自己的养牛场,现已发展到96头。

  今年,张家川已在东部6乡镇25村建立基础母畜繁育基地,县财政为每村列支50万元互助基金,通过“政府拿、扶贫投、企业捐、会员缴和双联单位补”等多种形式,使试点村互助资金达到100万元。到2016年,新建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将达到183个,实现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全覆盖。

  县里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业的意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力推动了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县有养殖场97个,养殖小区26个,养殖专业村90个,规模养殖户13780户,企业、协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规模养殖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养殖业。

  打响清真餐饮的张家川品牌

  龙山镇四方村的马海荣在湖北孝感市开办3家清真饭馆,今年盖起了全村第一栋别墅。他说:“牛肉面制作速度快,很符合当地人生活节奏。除去房租,开馆子一年能收入40多万元。”

  在北京经营着2家清真餐厅和1家大型宾馆的刘堡乡夭儿村吴忠贤是方圆十里有名的“大能人”。他经营的清真餐厅以牛肉面为主,集各式炒菜、面食为一体,年收入上百万元,而宾馆一年给他带来的营业额高达600多万元。吴忠贤说,餐厅和宾馆的服务员大多是村里的青年劳动力,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如今,夭儿村村民在兰州、北京等大城市开了20多家餐厅,全村近300人从事清真餐饮业。

  通过政策引导、品牌带动、鼓励扶持、健全机构等一系列措施,张家川人在外地的清真餐饮业逐步发展壮大。目前,数以万计的张家川人在北京、上海、武汉等20多个大城市,苏州、青岛、十堰等200多个中小城市开设清真餐饮店8821家、宾馆603家,两项合计年创收8.4亿元。

  小皮毛做出大文章

  “这是我们厂深加工的地毯、服装、披肩、手套,沙发、汽车靠垫我们也生产加工。就拿这批准备销往澳大利亚的床毯来说,它是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作,价格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近日,张家川县阿阳皮毛厂生产负责人李建平告诉记者。

  张家川县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实际,把振兴皮毛市场、建设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区作为发展张家川经济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皮毛贩运加工业,引龙头、强货栈、扶贩运,把传统产业转化升级为朝阳产业。全县通过技术改造的皮毛加工企业有10户,规范组合的皮毛货栈100多家,加工户有320户,新发展皮毛贩运户4000户。羊皮筒干衣、皮夹克、床毯等裘皮产品远销海内外。

  如今,张家川皮毛生意已经形成了“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不仅为农户开辟了致富门路,也为全县富余劳动力创造了一条就业之路。据统计,张家川县每年大约有7.2万人从事皮毛加工生意,每年在全国各地贩销皮毛650多万张,成交额达3亿元。

   原标题:张家川:特色产业唱响“富民曲”

打印 责任编辑:小招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