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涌
“创民族品牌建世界一流奶业”,这是准确把握我国奶业发展形势的前提下,提出的宏伟目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恰逢其时。让国人喝上世界上最好的奶,是中央的要求,是行业的责任,更是老百姓的期盼。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了41%,比5年前提高了21.6个百分点;2013年全国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5.5吨,比2008年提高了700多公斤;2013年全国机械化挤奶率达90%,比200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
可见,我国奶业经过五年的整顿和振兴,浴火重生。总体看,转型步伐正逐步加快,正在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饲喂秸秆向饲喂青贮玉米和苜蓿转变,从人工挤奶向机械化挤奶转变,从人盯人、人盯站向信息化监管转变。奶业发展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具备了创建世界一流奶业的基本条件和社会基础。
近期,中国奶业可谓喜讯频传:现代牧业集团的常温液态奶在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摘取金奖,说明我国优秀奶企的原奶指标优于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产品指标;光明乳业在澳洲投资的海外牧场,32个月投资回报率达到100%,佐证了我国奶业国际化水平提升,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管理人才在我国奶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我国乳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然而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同理,创建世界一流奶业,仅有一两个企业世界一流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国奶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才是目的。所以,在肯定中国奶业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我们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和不足。
再看一组数据:美国存栏奶牛900万头,年产鲜奶9000万吨;我国存栏奶牛1400万头,年产鲜奶不足4000万吨。表面看,这仅仅是单产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
虽然我们也有平均单产10吨的牧场,也能生产出获得世界金奖的牛奶,但奶业整体水平还有待大幅提高。创建一流奶业,必须正视不足,必须知难而进。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动力,关键要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奶业整体水平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重中之重应该是加快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整体推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和种公牛站技术改造等工作。同时呼吁主管部门在避免疫情风险的前提下,慎重、有序地放开奶牛遗传育种水平较高和牛群规模较大国家的活牛进口,拓宽牛源进口渠道。在饲草供给上,要进一步增加“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资金规模,扩大实施范围,为奶业转型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奶农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特别是帮助存栏100头~300头的奶牛养殖场和小区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