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贷款流程、创新贷款模式,千方百计为奶牛户解决资金难题,使其得以扩大养殖规模;带领养殖大户、牧场主外出学习“取经”,引进优质饲料吃“洋餐”,提高奶牛产奶量;加强防疫,经常给牛做体检,身体倍棒。黑龙江杜尔伯特“三招”促进奶牛业提档升级。
4月18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他拉哈镇红旗种畜场的广宇牧场。
“资金咋样?”记者问牧场负责人付春祥。
“补贴款已经到手,我们又自筹80多万,买牛的钱有了。”付春祥不像以前那么愁了。
记者随后来到了鑫衡兴牧场,牧场负责人朱振才说:“我们通过‘现金牛’的方式解决了资金问题,买了牛,建了圈舍,啥都不差了。”
一旁的县畜牧局首席畜牧师郑炜补充说,今年对于新建牛舍的养殖户,县里每平方米补贴200元,加上打井、接电、铺路,全县在牧场建设上共投入近两亿元。为缓解奶牛户资金紧张问题,每户买一头牛县里还给补贴2000元钱。在购进奶牛上,县里出面跟几家银行谈下了“小户五户联保”政策,县里给政策,银行大力支持,奶牛户想买多少牛,那都不是事儿。
郑炜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奶牛户和牧场不舍得投料,关键还是思想意识上不去。拿数字来看,咱本地牛年产6吨奶,内蒙古巴盟地区平平常常的就能达到8吨多。
咋办?3月20日,县畜牧局的专家带着牧场业主和养殖户20多人,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取经”。
“人家的牧场条件可远不如咱们,可是每头牛每天的产奶量比咱高10公斤,关键就是人家舍得在牛身上投入,人家的牛吃的是‘洋餐’。”志坤牧业的李志斌深有触动。
李志斌说的“洋餐”就是进口苜蓿。从内蒙古学习回来,广宇牧场、金山牧场、鑫衡兴牧场从美国买回来3000元钱一吨的苜蓿,还配上了其他营养餐。每头牛的投入从每天40元增加到70元。投入立即见效,三个牧场的奶牛日产奶量平均提高了5公斤。
“不光奶量提高了,奶质也得到了伊利公司的表扬。”付春祥挺骄傲。
他们不光去外面学,4月12日,伊利公司牵头召开全省牧场奶牛单产提升培训班,齐齐哈尔、肇东、林甸、安达等地的牧场业主100多人聚到一块,唠牧场建设,讨论单产提高,说疾病防疫。这一下,大家的思路更开阔了,干劲儿更足了。
再说说养殖技术。今年一月份,县里从澳大利亚“请”来1000多头澳牛。“现在这些牛娃可享福啦,过了调整期,到了孕育阶段。畜牧局的人员隔三差五就带着B超到牧场给牛做产检。现在我们牧场70%的澳牛都怀孕啦,估计年底就能产奶。”说到这,朱振才特别高兴。
再看看牧场里头,给牛搅拌饲料的都是去年从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引进的TMR机械,搅拌的料精细、好吃,能够充分保证奶牛的营养平衡和消化,用养殖户的话说这机器搅的料等于让牛吃上了“饺子”。
“今年我们还准备从北京引进牧场数控软件,到时候奶牛每天吃多少,有什么细微变化,身体状况如何,都能实现全自动监测啦。”郑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