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产母牛,三年五个头。”形容的是奶牛繁育良好、乳业发展壮大的好势头。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景正在黑龙江林甸慢慢实现,该县奶牛养殖业不断“添丁”增产,“哞哞”的牛叫声奏响了一首“富民曲”。
良好的环境、丰富的资源成就了林甸奶牛的精良,淳朴的民风、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林甸现代化奶牛牧场的辉煌。近几年,林甸县强力推进市委“三退三进”畜牧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抓规模就是抓增量抓发展、边建设边经营和稳扎稳打的理念,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仅仅用三年时间,全县就建成奶牛规模牧场25个,入驻奶牛3850头,带动356户散养户增收致富,有效解决了“有钱建场、没钱买牛”的问题。一座座大规模、高标准、集约化的现代奶牛牧场拔地而起,成为林甸畜牧业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政策扶持 鼓励发展
“养牛就找牛老板,大小奶牛他托管,饲料防疫跟得上,牛奶销售有订单。”这句顺口溜,林甸的很多养殖户都会说,这也是林甸县强力推进奶牛生产规模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奶牛养殖扩群增量,离不开“三进三退”战略的实施,今年林甸县将加快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如今,奶牛规模养殖已纳入各乡镇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力保全县今年10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任务的完成。
据县畜牧兽医局首席兽医官曾宪波介绍,今年林甸县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推进奶牛规模养殖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乳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在项目用地、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支持和解决,推动奶牛规模养殖快发展。
“加快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能‘一条腿’走路,要多元投入来促动。”曾宪波告诉记者,今年林甸县积极引导和鼓励奶站经营者、奶农专业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和有经济实力的能人投资兴建奶牛牧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牧场建设速度。对建设者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乡村优先无偿提供奶牛牧场建设用地;对新建2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牧场,市政府给予建牛舍每平方米100元补贴;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给予扶持;对新建的永久性青贮窖,每立方米给予70元扶持;购专用青贮收获机和秸秆粉碎机,在国补基础上,县级财政再给予补贴,使补贴达到总额的50%;通过县财政反担保,积极为规模牧场建设提供贴息贷款;协调本埠龙头企业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牧场,在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把国家各项补贴政策向牧场建设倾斜,实现了留得住、养得起和有效益的良性循环。
科技引领 推进转型
畜牧业发展,科技先行。近年来,林甸县现代化奶牛牧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这一总体目标,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扩大规模经营为基础,以增强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畜牧业转型升级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县畜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林甸县成立了科技培训领导班子,由相关专家牵头,组织召开了多次技术培训工作会议,并下发了《科技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安排部署,明确落实到位,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聘请知名专家授课,共举办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布鲁氏菌病防疫、粪污处理一体化等技术培训8余次,培训技术人员260多人次。
在开展一系列培训的同时,林甸县畜牧部门还不断加大对牧场的指导服务力度,将提高牧场饲喂标准和经营管理水平纳入重要日程,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边建设边指导,力争建设一处,发挥作用一处。通过召开参观会、现场会及研讨会等方式,积极发现、大力培养奶牛规模养殖典型,带动奶牛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
着眼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和立足自身科技需求,林甸县深入推进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了多元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强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筛选与推广,重点打造畜牧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培训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400多人次,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群众满意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
标准养殖 百姓受益
花园镇农民潘玉志饲养奶牛多年,最多的时候养了30多头,可近日记者来到他家时,却发现宽敞的牛舍里,一头牛也没有。
记者疑惑地问道,“您家不是养奶牛吗?”
老潘回答说,“对,奶牛都入托了。”潘玉志所说的“托牛所”,指的是镇里的众晔牧场。这是一家现代化的饲养场,散养户的牛在这里可以“免费入托”,由牧场统一饲养。
老潘告诉记者,自从他把奶牛入“托”,可省心了,每年能拿到1万多元的利润不说,自己出门打工一年还能收入2万多。
喜欢把自己称作“场管”的众晔牧场负责人于守龙,原先也是单打独斗的散养奶农,可效益总是上不去。随着国家奶制品新规的出台,对奶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让于守龙意识到,只有规范饲养,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2013年,他投资500万元建起了这个高标准牧场,并决定免费让周边散养户进场饲养奶牛,目的就是整合资源、规范经营,形成“拳头”效应。
“因为乳业要求非常严格,咱们牧场的奶牛产出的牛奶质量高,价格自然高。”于守龙说,牧场实行“四统一”,即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灭病,对奶源质量实行严格控制。
“托牛所”不是徒有其表,牛舍都是高标准建设,冬暖夏凉。奶牛入托后,每头都实行耳标编号管理,定期检查身体,按季度打疫苗。
在牧场,产出的牛奶全部由企业统一外销,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将牛送入这里的散户。
“以前自己散养时,奶量、奶质都得不到保障,奶价也被奶企压得很低,一年下来挣不到几个钱,还累够呛。”潘玉志说,将牛送到牧场后,他与牧场签订的奶价是每公斤4.3元,整整比自己卖时高出了8毛多。
据介绍,在林甸县像众晔牧场这样的现代化奶牛牧场已有25个,入驻奶牛达3850头,带动全县356户散养户增收致富。在为散养户搭建科学饲养平台的同时,林甸县还在牧场管理新机制上下足了工夫,在散户散养没有完全退出养殖领域的当下,这个县采取牧场全自养、自养与农户全托养、半托养相结合以及全部托养的方式,引导和鼓励散养户牵牛入场托养。散养户通过托牛进场,实现科学饲喂,精细管理,实现养牛效益最大化,养殖一头奶牛可比进场前多盈利4000-8000元。
变传统为现代,从粗放到精细,由连心到连利,林甸县已逐步褪去传统畜牧业的烙印,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活力,挖掘新的养殖潜力,打造自己的牛奶品牌,做大做强高端特色牛奶产业。
如今的林甸现代化奶牛牧场,就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万事俱备,整装待发,正奋力谱写“畜”势腾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