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到内蒙古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丰村二组采访,见到了住着别墅、开着路虎,家有良田100亩、圈有奶牛500头的农民乔永富。对于生活水准和产业规模都早已达到小康水准的乔永富来说,他不差钱,但他也郁闷,因为地不够种。
从12头到500头——看乔永富如何成为“奶牛大王”
乔永富今年57岁,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乔永富由于自己种的地不多,便也想养几头奶牛试试。于是他多方筹措资金,一次买回12头奶牛,一边种地一边搞起了养殖。开始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养殖成本高,奶价低, 几乎不赚钱。但乔永富看准了养牛是个有前途的产业,于是咬牙挺了下来。2000年,乳品加工企业入驻杭后,奶价提高,而且都是现款结算,这给乔永富继续养殖增添了很大的信心。
于是,乔永富便开始投入更大精力,他整天钻在牛舍里打扫卫生、消毒,有机会就外出参观学习、购买书籍、查找资料学习养牛知识,总结对牛进行驱虫健胃的经验,观察每头牛的饮食规律,确定适宜奶牛个体状况的精饲料供给量和饲料配方。同时,国家加大对奶牛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他的奶牛养殖业很快得到发展。
2009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奶牛养殖,乔永富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78亩的标准化圈舍,注册成立了“永发奶牛养殖合作社”,并专门建设了青草储存室、挤奶车间等配套设施,开始了规模化养殖生涯。从12头奶牛养起,到拥有占地面积78亩,现有产奶奶牛500多头的私营奶牛养殖场,每年的纯利润过百万,带动50户农户均增收3000多元。村长陶德义说:“乔永富养奶牛20来年了,是我们村名副其实的‘奶牛王’。”
乔永富的远见——“土地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关键”
过去养奶牛的人不少,可乔永富为什么能坚持到今天,并且成了远近闻名的“奶牛大王”?他的妻子道出了“秘诀”。“这么多年全凭包地了,只要听见周边村社有农民外出打工不种的地,我们全都承包下来种饲料,自己虽然辛苦点儿,但养殖成本降低了不少,多少年就这么坚持下来了。”当记者问到目前养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乔永富直截了当地说:“土地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关键。”
“养牛要想赚钱,就得有自己的饲料基地,像我养这些牛,一年就得种2000来亩的青贮玉米,只有大面积的连片种植,并掌握在最佳时间用大型青贮机及时青贮,才能保证饲料的最高营养价值,收到最好的养殖效益。”乔永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奶牛常年吃优质青绿多汁饲料,一个产奶期可增产鲜奶1000斤以上,而且奶质好、营养丰富。但现在由于不能连片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外调回来的饲料营养价值没有保障,直接影响了产奶量和奶质,又增加了成本,很不划算。
为此,前段时间乔永富专程去北京参加了“农村专业合作社高峰论坛会”,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趋势。“什么时候养殖大户能合理的大面积流转土地,规模化连片种植青贮玉米,为规模化饲养提供基本保障,这样养奶牛的前景就更乐观了。”这是乔永富的心声,也是所有奶牛养殖大户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