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铃薯晚疫病
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0―24℃,平均相对温度在80%以上。该病为气流传播,扩展蔓延很快,染病后只需几天的时间,薯苗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可引起田间贮藏期间大量烂薯。防治方法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施25%的甲霜灵500―800倍液,也可灌蔸。土壤温度大和小雨天也可用1:40的甲霜灵与细干土或煤灰拌匀后施于根部。
2、青枯病
为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是植株急性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块茎芽眼变浅褐色或褐色,重者芽眼流脓,块茎腐烂。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防治,主要措施是杜绝传染源。一是精选健康种薯,整薯播种。如一定要切块,每切一下,切刀必须用酒精消毒。二是实行轮作换茬。三是及时连土挖起病株带出田间深埋。
3、二十八星瓢虫
是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叶背面叶肉,使被害部只剩叶脉,形成透明的网状细纹,植株逐渐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在成虫刚出现时喷施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效较好。
4、地老虎
沿河、沿湖、低洼内涝地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茎基部,使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秋翻、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减少越冬基数。二是中耕灭虫。铲除地边、田埂边杂草。三是设置糖蜜诱杀器或黑光灯诱杀成虫。四是药剂防治。每亩用50%敌敌畏0.5公斤,加水2.5公斤,喷在100公斤干沙上,边喷边拌,制成毒沙,于傍晚撒在苗眼附近;或用2.5%敌百虫粉,每亩用1.5―2公斤,拌细土10公斤,撒在苗眼里。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0-07-05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摘要: 1、马铃薯晚疫病 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有利于晚疫病流行的温度为2
马铃薯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企业服务
最新马铃薯种植技术
热门马铃薯种植技术
- ·春花生--晚稻--马铃薯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 ·马铃薯食品加工―― 盐水马铃薯罐头
-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烂种原因与防治
- ·春马铃薯新品种――费乌瑞它
- ·马铃薯试管薯产业化技术
- ·马铃薯渣可造蛋白饲料
- ·重庆市彭水县春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 ·马铃薯与莲藕套作高产
- ·宽膜高垄脱毒早熟马铃薯两季栽培管理技术(3)
- ·马铃薯的软糖加工技术
- ·马铃薯水灾后栽培技术
- ·风味马铃薯脯
- ·马铃薯良种的简介
- ·高寒地区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技术
- ·马铃薯“两微一免”栽培新技术
-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 ·黑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 ·马铃薯食品加工―― 中空马铃薯片
- ·马铃薯高效无公害的栽培新技术
- ·高寒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