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各类病虫害相继交替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正是马铃薯生长季节,据本站及惠东站近日在铁涌、稔山等地调查,我市冬种马铃薯发生主要病虫有:马铃薯青枯病、黑胫病、晚疫病、病毒病以及地下害虫、蚜虫等。各地应加强调查,尤其要做好马铃薯土传性病害的防治工作。
一、病虫发生情况
1、青枯病:田间的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蔫,即青绿色枯死,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横切块茎,切面呈环状腐烂,维管束自动溢出浊白色菌脓。部分早种田块病株率一般2.6-5.2%,个别严重的最高达13.3%。
2、黑胫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幼苗染病一般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部分早种的田块病株率一般1.7-3.5%,个别严重的最高达6.1%。
3、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流行性病害,常见叶片发病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退绿斑,后渐扩大,近圆形,暗褐色,病斑边缘有一圈白色霉层,同时病斑可沿叶脉发展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发黑,可造成全株枯死。部分早种田块病株率一般1.23-3.78%,最高6.37%。
4、病毒病:根据致病毒原的不同,田间症状差异较大,一般表现为花叶、黄斑、卷叶、皱缩、丛枝、黄矮、紫顶萎蔫等,主要通过汁液摩擦传播和蚜虫等昆虫传播。有发生田块病株率一般0.5-1.7%,个别最高达3.6%。
5、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等,可咬断幼苗的地下茎,使幼苗枯死,还可咬食块茎,造成病害侵染,影响薯块质量。有发生田块小苗受害率一般0.64-2.25%,最高5.79%。
此外,马铃薯环腐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在马铃薯的生长期间,应掌握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在初发病田块应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菌的传播和蔓延,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1、青枯病、黑胫病、环腐病:初发病田块应及时拔除病株,在穴内撒施石灰,同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漫灌和串灌,减少病菌的传播和蔓延。其它植株则亩可选用20%叶枯宁(叶青双、川化018)100克兑水60-80公斤或25.9%植保灵水剂100毫升、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淋灌或喷雾2-3次进行施药保护。病情严重的可提高药量水量,以控制病情扩展和蔓延。
2、晚疫病:应抓好中后期的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施药防治。药剂可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75-120克加水40-60公斤、25%甲霜灵150-200克加水60公斤、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毒矾500倍液以及75%百菌清600-800倍液等,每次选择一种进行轮换使用。
3、病毒病、蚜虫:出苗后15-20天若出现皱缩花叶、卷叶、叶片萎蔫及环腐病株都应及时拨除。发病初期用病毒A 500-700倍液叶面喷雾2-3次,在齐苗后和开花前后做好蚜虫防治,亩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蚜虱净15克,加水50公斤喷雾2-3次。
4、地下害虫:主要防治地老虎、蝼蛄等,一是用乐斯本颗粒剂、地虫速杀颗粒剂与基肥混合撒于施肥沟内(或结合培土时施用),以毒杀为害苗期的地下害虫;二是结合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淋肥时,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溴氰菊脂1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等喷雾保苗。
冬种马铃薯病虫发生与防治意见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近年来,我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各类病虫害相继交替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正是马铃薯生长季节,据本站及惠东站近日在铁涌、稔山等地调查,我市冬种马铃薯发生主要病虫有:马铃薯青枯
马铃薯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企业服务
最新马铃薯种植技术
热门马铃薯种植技术
- ·宽膜高垄脱毒早熟马铃薯两季栽培管理技术(3)
- ·春马铃薯新品种――费乌瑞它
- ·广西大力推广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
- ·马铃薯试管薯产业化技术
- ·马铃薯与莲藕套作高产
- ·马铃薯高效无公害的栽培新技术
- ·马铃薯食品加工―― 盐水马铃薯罐头
- ·黑色马铃薯栽培技术
- ·马铃薯渣可造蛋白饲料
- ·马铃薯“两微一免”栽培新技术
-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烂种原因与防治
- ·春花生--晚稻--马铃薯模式栽培技术要点
- ·马铃薯食品加工―― 中空马铃薯片
- ·重庆市彭水县春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 ·高寒地区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技术
- ·马铃薯良种的简介
- ·马铃薯水灾后栽培技术
- ·马铃薯的软糖加工技术
- ·高寒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 ·风味马铃薯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