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坏死杆菌病是由严格厌氧性坏死杆菌为主要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于夏秋季节流行。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鹿,各种年龄的鹿均可感染。皮肤损伤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消化道创伤、锯茸的损伤、产道伤口以及脐带炎而感染。另外,地面潮湿泥泞,凹凸不平、气候闷热潮湿,饲养管理不善等易促进本病发生。
鹿群中如有坏死杆菌病发生,应立即采取临床治疗措施。局部创口疗法 彻底清除患部坏死组织和脓汁充分暴露创面,将病灶周围洗净,剪毛,涂擦碘酊,然后用3%--5%的双氧水溶液,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口,为防止患部创口污染,用维氏流膏、鱼石脂或纯焦油浸渍的纱布绷带包扎创口,绷带包扎时,应采取多道包扎打结,以防脱落。视病情一般2天--3天处理一次,直到创口痊愈。全身疗法全身疗法的目的是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上行感染至内脏及全身。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药敏试验证明坏死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等极其敏感,对青霉素、多粘菌素和卡那霉素等也高度敏感。各鹿场可视情况选用上述抗生素。一般青霉素、多粘菌霉素等按成年鹿200万单位--250万单位用量,肌肉注射,仔鹿酌减。土霉素、四环素等可作内服用,剂量可按每千克体重0.05克。若全身疗法和局部创口疗法同时进行,则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兽医卫生措施是预防鹿坏死杆菌病的重要环节。鹿舍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实行定期消毒,消毒剂可选用3%漂白粉溶液或15%的新鲜石灰水等。圈舍地面应平整,以减少鹿蹄部摩擦、刺伤,仔鹿分群时要放入温驯的母鹿,保持安静,防止惊群乱窜时碰伤。另外要加强饲养,适时补充矿物质混合料或精料型配合饲料可保证鹿体况良好。新调入的鹿只入场后要实施检疫,发现病鹿应立即隔离饲养,并进行临床治疗,隔离圈内的用具严禁与健康圈共用。
鹿坏死杆菌病防治
发布时间:2008-12-29 来源:
摘要:鹿坏死杆菌病是由严格厌氧性坏死杆菌为主要病原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