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原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独特的抗癌作用,对防治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等也有一定疗效。近年欧美和日本市场需求较多,国内正在走俏。种植芦笋是一项出口创汇、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永济市种植芦笋10万亩,建有速冻、罐头加工企业18家,是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产供销联为一体,被国家确定为特色蔬菜创汇基地。
一、芦笋的栽培
芦笋喜光、耐寒、耐旱、不耐涝。优质笋生产要求土壤土层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微酸砂壤土最好。
芦笋大田栽培分选种、育苗、定植三个部分。
1、选种:芦笋品种很多,应选用抗病力强、产量高的美国阿伯罗、格伦维智、阿特拉斯和帝王优种或荷兰实林系列品种。
2、育苗:要针对芦笋种子外壳有蜡质的特点,播种前用温汤浸种2~3天,并轻搓种子表面,待种皮颜色变灰出现小沟纹时再更换温水浸泡,有50%的种子出芽后,开沟单粒点播,亩用种子0.8~1公斤,种深2厘米左右,表面用细沙或麦衣覆盖,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3、定植:芦笋苗子要在大地解冻后及早定植,起苗要多带贮存根。定植开沟行距为1.8米左右,沟宽50~60厘米,沟深40~50厘米,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土肥混匀,回填沟内25厘米厚。一般株距30厘米,亩定植1200株左右。定植时要对好芽盘,低于地表10~12厘米,不宜过深过浅,以免影响产量、质量,利于笋茎纵向生长。定植后要踏实土壤,立即浇水。要加强当年管理,及时追肥浇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促进笋苗快发稳长。
二、芦笋的管理
1、采前管理:三月上、中旬要清园除草,连同干株用火烧掉,防止病虫害传播。结合起垄浇足底水,及时中耕松土。初采笋田应起小垄、窄垄,三年生的笋应采用机械起垄培土,一般垄底宽50厘米,顶宽30厘米,高35~40厘米。随着笋龄的增加,培土应逐年加宽。起垄后要及早施足催芽肥,一般10~15天即可采笋。
2、采期管理:定值后第二年即可采笋。采笋期间要清除田间杂草,天旱要隔行补灌,注意合理采收,加强根株培育,增施营养元素,严防茎枯病、根腐病的发生蔓延,以获取理想产量,要高度重视笋田的科学施肥。初采笋田应在行间亩追10~15公斤复合肥,成龄笋田一般2~3次,亩追复合肥30公斤、腐熟饼肥50公斤,以利多产优质笋。采期应根据笋龄而定,幼龄笋田一般只能采25~30天,成龄笋田采期一般可到6月下旬。采取留母茎的办法,可延长到7月下旬,注意加强母茎的田间管理。
3、采后管理:采笋结束后,要立即施好复壮肥,先在行间亩施复合肥50公斤、腐熟饼肥100公斤,然后再撤垄平土,防止芽盘上升,增加养分积累,待嫩茎长出后,再浇水中耕除草,以防根系腐烂。立秋后要重施秋发肥,一般亩施复合肥40公斤,再配合适量的生物肥料,浇好秋发水,促进地上茎快发稳长,积累丰富养分。
三、病虫害防治
芦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遭受许多病虫危害。芦笋的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其中危害最重的是茎枯病和根腐病;虫害主要有夜盗虫、叶甲虫、蝼蛄、蛴螬、地老虎、蓟马、木囊蛾、金针虫、蝽象、蚜虫、负泥虫、红蜘蛛等。
1、病害及其防治。
茎枯病是危害芦笋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嫩茎,严重时可造成整个笋田毁灭,要高度重视,生产中要重防轻治,注意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防治办法:①清园消毒。采前彻底清除所有枯茎枝叶,并用杀菌剂对土壤严格消毒,病株要连根清除烧毁,再用药剂杀灭土壤病原菌,防止病害蔓延;②药剂防治。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土壤消毒,也可用百可得或芦笋清涂茎,或采用苯莱特或茎枯灵乳油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一次,交替用药,连喷3次,提高防效。
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灌根,效果较好。
2、虫害及其防治。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在栽苗时要注意防治,用毒铒诱杀或地面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辛硫磷乳油喷雾防治。其它害虫可选用菊酯类农药、BT乳剂、吡虫啉系列、辛硫磷等高效低残留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减轻危害,增产提质。
特色蔬菜芦笋的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8-01-04 来源:互联网
摘要:芦笋原称石刁柏,也叫龙须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嫩茎不仅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高档名贵蔬菜,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长期食用有独特的抗癌作用,对防治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