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
预计二代稻飞虱4级(中等偏重)发生,鄂东、鄂西、鄂北部分市县5级(大发生);三、四、五代稻飞虱全省大发生。预计二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早稻;三代稻纵全省大发生,主要危害中稻;四代稻纵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主要危害双季晚稻。主要依据:(1)“两迁”害虫迁入早。4月1日在恩施市灯下见虫,属历史上最早年份。4月4日见稻纵卷叶螟成虫,比常年偏早一个多月。(2)田间虫量较高,鄂东、鄂西稻区部分市县发生严重。6月上中旬调查,全省大部市县稻飞虱平均百蔸虫量100-300头,与去年同期相当。鄂西、鄂北、鄂东部分市县500-1000头,局部田块达2000多头,高于历年同期。稻纵卷叶螟6月上中旬赶蛾,鄂东、鄂西南、江汉平原平均亩蛾量30-400头,平均12183头,比去年同期增加22.52%。平均百蔸卷苞4.1个,比去年增加24.67%。(3)南方稻区虫源丰富。据广西、广东、云南植保站近期调查,田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高,发生重,为我省提供了较多的外地虫源。(4)据天气预报,梅雨期间全省各地均有集中降雨过程,将有利于“两迁”害虫的迁入与为害。
2、二化螟。
预计二代二化螟全省大部发生程度为4级,局部5级,鄂西南、鄂西北2-3级。卵孵盛期南部稻区7月8日至7月28日;北部稻区7月15日至8月5日;三代二化螟在江汉平原、鄂东南、鄂东沿江稻区发生程度4级。主要依据:(1)一代二化螟发生重,基数较高。据鄂东和江汉平原早稻区5月下旬调查,一代二化螟平均枯梢率17.5%,最高枯梢株率达76%,略轻于近几年。另据6月中旬基数调查:鄂西北、鄂西南发生轻,基数低。鄂北、鄂东、江汉平原大部稻区一代二化螟平均每亩残留虫量1891.2头,比去年减少23.8%,部分市县虫量较高,咸宁、赤壁、黄州均在5000头以上。(2)水稻耕作制度有利于螟虫发生。由于我省水稻栽插期不一致而导致水稻生育期极不整齐,桥梁田和虫源田多,有利于螟虫的发生危害,同时近年来大量推广免耕等轻型栽培措施和优质品种,也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危害。(3)气候条件对水稻螟虫的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3、三化螟。
预计二代三化螟大部发生程度2级(中等偏轻),鄂东局部4级。三代三化螟发生程度2级,鄂东和江汉平原北部稻区发生程度4级,四代在鄂东晚稻上发生程度4级。主要依据:(1)除鄂东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外,一代全省发生轻,基数低。(2)当前种植结构对其发生有利。近几年双季稻区和早、中、晚稻混栽面积扩大,为三化螟提供了良好的取食和转移条件,有利其发生为害。
4、中稻穗期综合症。
预计全省中稻穗期综合症发生程度为4级(中等偏重发生),在局部高感品种上发生程度可达5级,西部重于东部。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气候条件,如果台风和降雨天气较多,则易严重发生。主要依据:近两年穗期综合症发生普遍,菌源较为广泛。多数优质稻抗病性差,红莲优系列、珞优系列、两优培九、粤优938等品种高感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今年我省天气异常,雨水较多,中稻稻曲病大流行的风险非常大。
5、中、晚稻纹枯病。
预计中稻、晚稻纹枯病全省发生程度4-5级。主要依据:当前各地早、中稻上发生普遍,菌源广泛存在。6月中旬调查:早稻纹枯病平均病株率2.5%-33.3%,一般田块病株率在15%左右;中稻平均病株率1.5-12.3%,一般田块在3%左右。大部地区氮肥施用量大,肥水条件较好,有利发病。
6、稻瘟病。
预计鄂东、鄂北、鄂西南、鄂西北及江汉平原北部山区及优质稻产区发生程度为4级,局部5级。其它稻区1-2级。主要依据:(1)菌源较广。6月上中旬在鄂东、鄂北、鄂西南及江汉平原北部稻区均发现叶稻瘟。(2)优质稻面积大,多数优质稻抗病性较差。(3)山区露大雾重的小气候特点有利稻瘟病发生,极易在抽穗期间造成穗颈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