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至7月初以来,我市频临阴雨和暴雨,雨量过大,水位偏高,部分农田受淹,少部分稻田埂断沙压,旱作物田间积水、滞水严重,寡照伴随温度下降,导致早稻晒田受到很大影响,对麦茬稻分蘖生长也十分不利;处于苗期的夏玉米、夏大豆因田间积水,根系活力下降,生长迟缓,苗黄苗瘦,苗情素质较差;处于花粒期的春玉米因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能力减弱,出现了早衰现象,将会影响籽粒的形成和粒重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各县区要及时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排水降渍、清沟理墒、追施肥料、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夯实丰产丰收基础。现就我市秋粮作物中后期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水稻
今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形势明显好于往年,面积继续恢复性增长,优质、高产品种特别是超级稻面积扩大,旱育稀植、抛秧等轻型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水稻生产是我市秋粮生产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排水露田除涝渍。目前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或末期,这也是争取有效分蘖,夺取高产穗数的关键时期。按今年全市水稻生产进程,已进入晒田期,而目前我市仍处于间歇阴雨状态,晒田十分困难。因此,各县区要趁雨隙进行突击排水,敞开田缺晾田,天晴后2—3天能达到晒田的目的。在晒田后,要及时灌水,根据苗情适当适量追肥,确保分蘖成大穗。在水稻幼穗分化期,要保持浅水层3-5cm,足水保胎;在抽穗、扬花期浅水不断;灌浆期进行浅水—湿润间歇灌溉;成熟前7天停水晒田,自然落干,不可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
2、追肥促转化。对栽插期迟、苗数不足的田块,追施壮蘖肥,时间应控制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2个叶位,视田间供肥能力追肥,一般亩施尿素8—10公斤,以争取更多有效分蘖,确保高产所需穗数。施用方法上,尽量在排水晒田覆水后施,防止肥料随水流失。对于部分群体偏大,基蘖肥用量大的田块,要控水节氮,防止秧苗发过头。超级稻品种需肥量大,需平衡施肥,采用“攻头、控中、保尾”的施肥方法,达到前期快发,后期不衰的目的,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各追施尿素5-8公斤/亩。
3、防治病虫害夺丰收。我市水稻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前段时间我市二化螟偏重发生,已经影响了部分田块大分蘖和主茎穗,应加强注意防治后期螟虫为害。6月底以来,我市雨水较多,汛期过后病虫害可能逐步显现和发生,因此,各县区要密切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用药进行防治,把危害降到最低点。在水稻破口期,重点防治稻曲病、纹枯病和三化螟,一般亩用60毫升井岗霉素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亩用必杀螟50克兑水50公斤防治三化螟;在水稻齐穗期用40%乐果乳油或吡虫啉防治稻飞虱,对大田淹没田块、串灌田块及白叶枯病易发病区用20%叶枯宁75-100克兑水50公斤,防治白叶枯病。
二、玉米
1、及时排渍、灌溉,防止涝灾、旱灾。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耐旱怕涝,目前要及时排涝,防止渍害。孕穗至灌浆期对水份需求量大,较耐涝但不能缺水,发生旱情要及时灌溉,这期间的1-2次灌水可大幅度增加玉米产量。
2、及时中耕追肥、满足养分需要。玉米全生育期追肥大致分为两次,第一次在拔节期,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拔节期追肥应占总追肥量的30%—40%,约15公斤,大喇叭口期60%—70%,约20公斤左右,追肥以氮肥为主。由于高温干燥,以深施效果最好,可有效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有利于根系吸收,但施肥过深时会因肥料远离根系而使增产效果降低,施肥深度应掌握在9—10厘米,施肥深度掌握在拔节期浅一些,行侧距植株8—10厘米,穗期适当深些,行侧距植株15—20厘米。施肥必须与灌水相结合,可使肥料效果显著提高。
中耕培土可疏松土壤防倒伏、铲除杂草、蓄水保墒、促根发育。中耕大多集中在喇叭口期连续中耕两次,中耕深度5—7厘米,要掌握行间深一些、根旁浅一些,以防伤根。培土可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的形成和伸展,也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培土与中耕应同时进行,高度10厘米左右。特别是高产地块、水肥条件好的玉米田,做好培土不仅可有效防止后期玉米倒伏,而且对玉米增产有一定效果。
3、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螟、蚜虫等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危害加重趋势,一旦为害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当每10株玉米平均蚜量达到5000头以上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螟是穗期的主要虫害,每亩可用250克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5-6千克,撒于玉米心叶或叶腋,雄穗苞叶和果穗上。防治玉米大小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或50%退特500倍液喷雾,每隔5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大豆
1、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期,主要是以培育壮株,增花增荚,减少花荚脱落为主要目标。采取清除杂草,按需要追肥,即对于瘠薄地,大豆幼苗生育瘦弱,不能及时封垄的地块,在初花期适当追施一次氮肥,一般每亩可施硝酸铵5-7.5公斤。花荚期还要追施磷肥,增进豆子品质,促进成熟,每亩用2%-3%的过磷酸钙溶液32.5-75公斤喷洒于植株上。灌花荚水,花荚期灌水可增产15%-30%。灌水可根据大豆品种、天气情况、土壤情况确定,即对秆强、需水多的品种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对需水较多、耐湿的品种要比秆软的品种适量多灌些。要掌握久晴无雨速灌,将要下雨不灌,下雨不足早灌,黑墒(土壤水分充足)不灌,黄墒(土壤水分不足)应灌。沙性大、蓄水保肥差的土壤,应轻灌、勤灌;蓄水力强,水分容易蒸发的粘重土壤,灌水量应适当多些;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多、保水力好的土壤,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不宜过多。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灌水次数宜少,量宜小;地下水位低的应增加灌水次数和数量。在地下水位经常很高的低洼易涝地,则应注意排水。同时,为了防止倒伏,盛花期还要摘心,一般摘去大豆主茎顶端2厘米左右。大豆开花结荚期常发生大豆蚜、食心等害虫,可用20%菊马乳油30-50毫升对水30-35公斤喷雾,2%杀螟松粉剂每亩用2公斤喷粉防治害虫。丰产田追肥,要按开花期少施,结荚末期多施的原则进行。
2、鼓荚长粒期采取浇水或排涝,防治病虫危害等措施,保持较大叶面积,延长其功能期,增加有机物质合成量,达到荚多、粒多、粒重高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