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稻飞虱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07-11-08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摘要:编者按 今年,我省发生了严重时春夏干旱。随着6月、7月雨量增多,稻飞虱不断侵入,全省相断有13个市普遍发生灾情,520万亩农作物受到虫害威胁。7月29日,省政府召开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紧急会议,启动稻飞虱Ⅱ级尖急预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紧急防治,截至8月

  编者按  今年,我省发生了严重时春夏干旱。随着6月、7月雨量增多,稻飞虱不断侵入,全省相断有13个市普遍发生灾情,520万亩农作物受到虫害威胁。7月29日,省政府召开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紧急会议,启动稻飞虱Ⅱ级尖急预案。经过近一个月的紧急防治,截至8月20日,有效防治率已达到90%。

  我省为什么会发生大面积的稻飞虱灾情,稻飞虱有哪些习性和特征,如河才能及早发观和有效防治呢?为了回答广大农民朋友关心的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农业专家撰写了此文,相信对农民朋友了解和防治稻飞虱有一定的帮助。

  一、稻飞虱的识别

  稻飞虱常见的有两种,即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今年大面积暴发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农民称为“火蠓子”、“稻虱子”。

  稻飞虱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成虫较小,头顶向前突出,较尖,有长翅型、短翅型两种,长翅型长4-5毫米。褐飞虱为褐色,头部后面有3条明显的纵隆线;白背飞虱为淡黄色,头顶显著突出,头部后面中央黄白色,纵隆线不明显。短翅型与长翅型相似,但腹部肥大,翅较短,前翅端不超过腹部。稻飞虱卵产于叶鞘、茎秆的组织内,卵长0.8毫米左右,香蕉形,排列成串,初产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褐色。稻飞虱若虫近椭园形,形态与成虫相似。褐飞虱若虫为褐色,白背飞虱若虫为灰白色。

  二、稻飞虱的危害

  稻飞虱成虫、若虫多群聚在水稻中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吸食和产卵,以针状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水稻植株中吸食汁液,受害稻株茎秆上出现很多黑色或褐色斑点,叶尖褪绿变黄,并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严重时,稻株基部变黑、枯死、倒伏,呈现“通火”惨状,甚至大片枯死。农民比喻为“远看似火烧,近看禾秆倒,镰刀割不起,吊吊轻飘飘”。

  三、稻飞虱的来源

  白背飞虱在四川不能越冬,每年早春从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和海南岛南部迁飞到我国广东、广西的早稻上繁殖,早稻黄熟后又向北和西南迁飞。四川的白背飞虱主要来源于广东、广西和贵州。褐飞虱在四川能越冬,但四川的虫源主要是迁飞来的。

  稻飞虱的迁飞为被动迁飞,长翅型成虫随暖湿气流上升迁飞,遇北方或西南冷空气随雨水下降到稻田,大面积降雨多,迁入峰次和虫量就多。今年7月我省先是达州、广安、南充连续降雨多,白背飞虱迁入量也多;后来降雨区移至自贡、宜宾、泸州一带,白背飞虱随雨大量迁飞而来,造成全省稻飞虱大暴发。

  四、稻飞虱的发生区域特点

  四川稻飞虱发生地区分为三个区:川东南泸州市的叙永、古蔺等县,以及攀枝花市的金沙江及支流河谷地带稻区为常发区,该区稻飞虱每年发生,几乎年年危害成灾;川东、川东北、川中部稻区为间发区,该区稻飞虱间隙危害,一般年份受害较轻,严重发生的年份较少,一旦大面积发生则危害成灾;川西和川北稻区为波及区,一般年份不发生稻飞虱危害,个别年份偶发成灾,受害田不超过5%。

  五、稻飞虱的防治

  1.防治指标:稻飞虱百丛虫量达1500只以上时,要立即开始防治。

  2.药剂选配:5%锐劲特,亩用30-40毫升;48%毒死蝉,亩用50-80毫升;10%吡虫啉,亩用30-50克;25%噻嗪酮,亩用50-60克;80%敌敌畏,亩用100-150毫升;25%噻嗪酮加80%敌敌畏,亩用50-60克加100毫升;10%吡虫啉加80%敌敌畏,亩用30-50克加100毫升。

  3.施药注意事项:施药时要用够水量,常规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50公斤,机动喷雾每亩用水量不得少于25公斤,施药时田间要保持水层。

  喷药重点部位为水稻中下部,可先用竹竿将稻株向两边分开,喷药将水稻中下部打透。

  抢晴天施药,保证施药后4个小时无雨。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早上或傍晚。

  施药人员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

  (作者系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虫鼠室主任)

  摘自:2007.9期.50-51《四川党的建设》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