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玉米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四川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高,使玉米总是存在“雨年增产,旱年减产”的情况。采用膜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地膜增温保墒功能,抑制杂草;利于蓄水纳墒,提高移栽成活率;进一步增强王米的抗倒伏能力;减低用膜成本,提高地膜利用效率等。膜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有效地集纳降水,变大田土壤蒸发为植株蒸腾节水增产。 经多年试验示范,膜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比传统的育苗移栽(对照)亩增产83.33公斤,增幅为17.65%;比传统的平盖膜栽培增产42.7公斤,增幅为8.3%。 主要措施:秋季小麦播种时,规范开厢,实行“双三0”、“双二五”、“三五二五”中带种植或“双五0”、“双六0”种植,预留玉米种植带。玉米播种或移栽前,在玉米种植带正中挖一条深20厘米的沟槽(沟两头筑挡水埂),按亩施磷肥50公斤、尿素10.5公斤、原粪1000公斤兑水500公斤作底肥和底水全部施于沟内。结合沟施底肥和底水后覆土,挖一个高于地面0.6尺,垄底宽1.2尺-1.5尺的垄,垄面呈瓦片型。春季持续3天-5天累计降雨20毫米或下透雨后,立即将幅宽1.2尺-1.5尺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并将四周用泥土压严,保住降水。将符合要求的玉米苗移栽于盖膜的边际,每垄两行玉米。种植规格为窄行距1.5尺-2.0尺,窝距1.0尺-1.2尺,亩植3500株左右。 在玉米生长期,由于季节性降雨与季节性的干旱交替发生,使玉米根区处于干湿交替状态,从而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强了玉米耐旱能力,达到避旱救灾增产的目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
玉米膜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07-09-11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西南玉米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四川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高,使玉米总是存在雨年增产,旱年减产的情况。采用膜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地膜增温保墒功能,抑制杂草;利于蓄水纳墒,提高移栽成活率;进一步增强王米的抗倒伏能力;减低用膜成本,提高地膜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