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广食性蛇类还是狭食性蛇类,它们均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⑴ 采食均是“囫囵吞枣”。蛇采食时,不是咬碎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往下吞,而是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整体吞食。蛇类虽然没有四肢,但它们有密排倒钩的锯齿牙,因而一旦捕到食物后便用牙钩挂住食物直接吞入腹中。如果捕到难以直接吞咽的大食物,便会先用自己身体的前半部分迅速将食物缠绕几圈,并且越缠越紧,待其完全窒息死亡,将其挤压变细后再慢慢进食。蟒蛇在吞食较大食物时便是采用此种方法。毒蛇捕食说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先是猛咬上动物一口,将毒液注入所捕动物体内,咬住稍等片刻后再行吞食;但有时也会先把动物松口扔掉,待几分钟后动物中毒或死亡时,再从容不迫地找寻食饵的头部,从头部开始,但也有从咬获部位开始吞食的情况,如虎斑蛇、赤链蛇等。
⑵ 个别蛇吃“腐”食。绝大多数的蛇类只捕食活的小动物,对已死动物是不予理睬的。仅有个别蛇类除正常的吞吃活体动物外,还喜欢吞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如赤链蛇。但人工养殖情况下,是不赞成让蛇吃“腐”食的,以防引发肠炎。
⑶ 因环境而“择”食。同种蛇类因所处的区域环境不同,所捕食的主要品种也会随之变化。如蝮蛇,在我国的华东地区主吃蛙类和鼠类;但在大连的旅顺“蛇岛”上,则变成主要吃过往的鸟类;而它在新疆的西部又以吃蜥蜴和草原蝗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