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主要疾病的分析及思考(3)
发布时间:2008-05-01 来源:农博网特养频道
摘要:巴一波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年笔者观察到三种最多类型:传染性鼻炎型、肺炎型和败血型。而传染性鼻炎占绝对多数量。其他类型的病例多数发生在传染性鼻炎多发的兔场,或由传染性鼻炎继发而来。 笔者对传染
巴一波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年笔者观察到三种最多类型:传染性鼻炎型、肺炎型和败血型。而传染性鼻炎占绝对多数量。其他类型的病例多数发生在传染性鼻炎多发的兔场,或由传染性鼻炎继发而来。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进行调查研究多年,其发病具有以下规律: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反之,低密度饲养,发病率较低。笔者在美国参观个兔场,种兔均是单层饲养,密度很低,没有发现鼻炎。
兔笼层次。以三层兔笼饲养来看,上层笼饲养的兔子,鼻炎的发生率较高,而底层笼发病率较低。
兔笼摆放位置。在一个多列式排列的兔舍内,鼻炎的发生特点是靠近北墙和南墙放置的兔舍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冬季靠近南面墙的笼子发病率最高,位于中间放置的兔笼发病率较低。
饲养方式。笔者调查了室内外笼养、规模化大型和小规模家庭兔场的发病率。表明,室外笼养发病率低于室内笼养,小规模家庭兔场低于大规模兔场。
品种。肉兔、毛兔、皮兔都感染鼻炎,但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肉兔的发病率最低,毛兔最高,獭兔居中。这种差异主要遗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抗病力较差的毛兔和皮兔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应注意抗病力的育种。
年龄。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家兔传染性鼻炎的统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幼兔阶段,鼻炎的感染率和感染速率最大。降低兔群的整体发病率,应从小兔开始,狠抓幼兔和青年兔,严格控制种兔。
季节。一般认为,传染性鼻炎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但笔者对个兔场历时一年(每个季节一次)定点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以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但四季的差异不显著。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比如,春秋两季气温不稳定,而夏季高温加重了呼吸系统的负担,冬季寒流污浊气体(主要室内养殖)等,都可诱发鼻炎的发生。
兔场。不同的兔场鼻炎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除了与饲养密度、饲养方式、品种和营养条件以外,主要取决于兔群的基础条件和管理水平。当一个兔场引进高发病率的兔群时,必然给以后疾病的控制来难度。一个管理不当的兔场,鼻炎及其他疾病的比例自然上升。
笔者对传染性鼻炎用多种药物进行了治疗,有抗生素类、化学药物、复合药物等。表明多种药物对传染性鼻炎都有一定效果,但都不能根除这种疾病。以鼻肛净效果最佳。
从以上调查和实验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传染性鼻炎是以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病原菌平时在獭兔的上呼吸道和扁桃体内存在。一般兔群的带菌率以上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性鼻炎的发病率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导致獭兔传染性鼻炎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兔舍内的空气质量。有害气体越浓,鼻炎发生率越高。而影响有害气体浓度的因素有:饲养密度、通风状况、设备的完善情况和粪尿的清理。
传染性鼻炎的预防应寄希望于疫苗。据笔者调查,目前巴氏杆菌单苗效果很不理想,如果注射可使用巴氏一波氏二联苗;最好以本兔场分离出来的菌株制作疫苗,对于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没有绝对把握。
众多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传染性鼻炎都有效果。中西结合的药物鼻肛净效果最佳。但也不能根除本病。复发率的高低取决于环境改善情况。其他方法推荐: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公斤体重个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日次,连续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万单位,每日天;卡那霉素,每公斤体重,每日天;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氧氟沙星或乳酸环丙沙星五、霉菌毒素中毒兔场之痛伴随着规模化养兔业的发展,饲养霉菌毒素中霉事件逐年增多。仅年,笔者诊断饲料发霉导致的疾病数十起,养殖户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