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下,新年伊始,省农林厅即组织召开全省蚕桑工作座谈会,研究全省蚕桑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总结新措施,谋划新发展,我作为一名在江苏蚕业界长期工作的同志,切身感受到了省农林厅给我们全省养蚕人带来的家的温暖与亲情,请允许我首先向省农林厅的各位领导表示养蚕人最衷心的感谢。我相信,全省蚕业界的同仁,一定会在农林厅的强有力领导下,抓住国家和省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巩固提高我省蚕丝产业强省的地位,促进我国现代蚕丝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广大的贡献。我们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同时作为江苏省蚕业研究所,也将在江苏省农林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不遗余力地为江苏省现代蚕丝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江苏省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下面,我根据会议组织者的要求,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国行业形势和问题,对江苏省蚕业生产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由于本人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对茧丝绸生产和市场运营没有实际经验,认识深度不够,看法也很可能失之偏颇,敬请谅解。
一、我国蚕桑生产发展形势
2007年,全国蚕桑生产克服了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气候影响等困难,依靠科技力量支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生产区域调整,生产持续发展,继续在为丝绸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蚕茧产量持续增长,质量稳中有升
2000年以来,全国蚕桑生产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增加,特别是2004年以来蚕茧总产量连续三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据统计,2006年,全国桑园面积1218.1万亩、发种量1926.2万张,蚕茧总产量72.1万吨,蚕茧收购量51.3万吨,比2000年(924.9万亩、1405.3万张、45.5万吨、34.6万吨)大幅度增长(31.7%、37.1%、58.5%、48.3%)。2006年茧丝价格大幅增长,全年蚕茧平均收购价格1244元/担,同比增长27.4%,蚕农增收显著。
据农业部农情调查,2007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440.99万亩,比上年增加79.39万亩,增长5.83%;全年发种量2143.81万张,比上年增长7.07%;蚕茧产量79.27万吨,同比增产4.59万吨,增长6.14%。蚕桑生产发展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西、中、东部发展趋势各不相同。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产业化的推进和生产布局的优化,蚕茧质量明显提高。各地培育了一批上茧率达到90%以上、解舒率达到65%以上、鲜茧出丝率达到15%以上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国统算白厂丝的平均等级已由2001年的3A80提高到4A,而且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出现了若干能够常年生产5A级以上高品位生丝的龙头企业。出现了一批上茧率达到90%以上、解舒率达到65%以上、鲜茧出丝率达到15%以上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2. 蚕桑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随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和推广,蚕桑基地建设取得突破,蚕茧生产向一些大县集中,。截至2006年全国年产桑蚕茧5万担以上的县63个,年产茧量占全国的58.6%,使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稳定东部、提升中部、大力发展西部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实行了“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在全国层面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蚕桑生产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西、中、东部发展趋势各不相同。2007年,中西部地区蚕茧产量约47万吨,占全国的59.5%,东部地区约为32万吨,占全国的40.5%(2001年东部占55%,中西部占45%)。
2007年,西部地区延续了近几年蚕桑生产大幅度发展的趋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8个省份桑园面积同比增加8.37%,蚕茧产量同比增长12.06%。另外云南、陕西两省桑园面积增加较多,分别增加20、14万亩;中部地区蚕桑生产稳定中有所提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桑园面积同比增加9.28%,蚕茧产量同比增长10.40%;东部地区蚕桑生产保持稳定,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5省桑园面积与上年持平,蚕茧产量比上年下降1.20%。
人工养狐的产仔和保活
发布时间:2006-06-07 来源:
摘要:产仔前的准备 母狐的妊娠期一般为51-60天。产前10-15天时应将产箱清扫干净并消毒,小室用喷灯火焰灭菌,然后垫上柔软的垫草,小室内的缝隙用纸糊严,以利保温。同时,准备好接产用的各种用具和药品。
接产与护理 母狐一般都能顺利分娩,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