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病又称假单胞菌病,近年来已成为禽类的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染病。
病原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空气、粪便、土壤、污水塘中,菌对外界抵抗力极强。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一端有鞭毛,具运动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能产生蓝绿色色素和芳香气味,在血液琼脂上形成溶血圈。本菌能产生外毒素,且极易形成抗药性菌株。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本病在各种年龄的鸵鸟都能发生,1日龄~90日龄的雏幼鸟更易感染,多数以败血症过程死亡,病死率极高。污染的场地、水源、土壤、饲草料和空气等是重要的疫源,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
临床特征
精神沉郁甚至萎靡,食欲减退乃至废绝,不愿活动,体温升高到42℃以上。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便,肛门污湿、水肿。流泪,眼睑浮肿,眼边有脓性分泌物,有的眼角膜有溃疡灶,严重的眼失明,多数转归死亡。
剖检特征
实质器官均有出血变化,心、脾、肝、脑、肾、胃、肠都有出血点、出血斑。
肝呈土黄色、肿大,有黄白色小坏死灶散在。
涂片镜检取肝脾病变组织作涂(触)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明性细长杆菌。
分离培养
取肝脾脏病料接种普通琼脂和血液琼脂,37℃培养24小时,可见到培养基着绿色并有芳香气味和溶血圈的典型菌落。
防治措施
治疗 可给病鸟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3000单位~5000单位,同时用红霉素眼药膏治疗眼病,每天涂抹2次。
预防 重点在于搞好环境卫生,进行定期的彻底消毒,特别是对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雏房、垫料等消毒尤为重要。
至于免疫预防,目前普遍认为使用本地区(场、群)分离的含有多个血清型的菌株制备的甲醛灭活疫苗作预防接种,注苗后
5天~6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