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缢蛏养殖在江苏省海门市发展迅猛。单纯依靠采捕野生苗以获得苗种 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海门市从1996年开始进行了缢 蛏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试验,并获得成功。1998年50亩滩涂产蛏苗14.8吨,平均亩产0.29吨。1999年250亩滩涂生产蛏苗87.8吨 ,平均亩产0.35吨,部分缓解了蛏苗短缺的矛盾。现将海门市进行的缢蛏 半人工采苗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场地选择与修筑选择地势平坦,略 为倾斜的高中潮区。表面软泥光滑,含泥量80%左右,泥深约30cm,下 为沙质层。潮流畅通,流速缓慢,风平浪静并有淡水注入的内湾。海水比重在 1.008—1.018之间,繁殖季节水温15—20℃。将选好的苗场进 行分割,分为成行排列的若干长方形,作为苗埕。行与行之间留出岸基和沟道 。苗埕大小保持一致,规定为30×10m,方向与沟道垂直。岸基宽0.6 —0.8m,沟道宽2—3m,深0.1—0.15m。把滩涂表层软泥挖起 。在苗埕四周修筑梯形小堤,堤高0.3—0.5m。堤宽依风浪大小而定, 浪大则宽,反之则窄,一般下宽为0.8—1.2m,上宽0?3m左右。与 两侧沟道平行的两堤各留一个缺口,分别用于进水和排水。风浪较大的地方, 苗埕外围筑成大堤,规格为下宽1.4m,上宽0.4m,高0.6m。大堤横断面略呈圆弧状。四周用黑色聚乙烯纸包裹或用草秸杆和泥混和后筑堤。大 堤与沟道相交处留好规格与沟道一致的缺口。所有堤必须夯实,最好每一潮汛 修筑1/3高度,以充分滤水,增加堤的强度。
前期准备工作
1?灭害
苗场修筑结束后,在苗埕上用1∶700的“三唑磷”药液150g/亩或1∶ 600的“马拉松”药液250g/亩进行喷雾,杀死鱼、蟹、螺等敌害生物 。
2?整建
用药后隔一天翻地,疏松底质,翻土深0.2—0.3m,然后用 耙捣碎大小不均的土块,使埕面泥土细碎均匀。整建后及时蓄水,水深保持在 0.3m左右。
3?平畦
附苗前2—3天,排干池中蓄水,用木板或泥马在整 好耙细的埕地上将泥土压平抹光,把埕面筑成中央略高,四周较低的隆起状。 含水量较多的苗埕,进行多次平畦,附苗效果更好。多次平畦只需在每批幼虫 附着前,对埕面油泥轻推抹平即可,不宜用力过大,否则易损伤前一次附着的 小苗。为了正确掌握附苗时间,适时平畦,必须做好平畦预报。具体做法是: 在缢蛏繁殖期内,每天检查亲蛏性腺发育和精卵排放情况;检查海水中缢蛏幼虫发育阶段和数量变化,当海区幼虫 突然大量减少,说明幼虫已下沉附着。经实践发现,从受精卵到幼虫附着时间 随水温变化而有所不同见下表。由此可以准确地作出平畦预报,适时进行平畦。
水温(摄氏度)18-20 21-23 24-25 25-26
时间(天) 9-10 8-9 6-7 5-6
培管措施
1?埕面管理:蛏苗附着后,蓄水7—8天,可加速蛏苗生长 。附苗20天后,在涂泥过分稀烂的苗埕四周开挖水沟,减少涂面水分。保持 泥软而实,这样即可稳定原有蛏苗,还可增加蛏苗量。
2?苗埕检修经常下海 检查,做到“三及时”:发现围堤倒塌及时加固修补;埕面被风浪冲成凹穴及 时填补抹平;水沟堵塞及时疏通。
3?防御自然灾害入冬后天气寒冷,应蓄水保温,以防幼苗冻死;天气转暖,开堤放水,使潮流畅通,促进幼苗生长;久 晴不雨,海水比重超过1.018时,需引入淡水调节。
4?除杀敌害生物用 网遮盖苗埕,也可采用张网或下埕捕捉、开枪等方法驱逐鱼、螺、蟹、水鸭等 敌害。
收苗
每年12月开始到翌年3月份,苗体长达1.5cm时即可收 苗。收苗前一天使苗埕蓄水。次日,用六齿耙在苗埕上连水带泥反复耙动,将 池水搅成泥浆,稍经沉淀,蛏苗便浮于水面,然后用网捞起,清洗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