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三疣梭子蟹越冬、育苗及养殖

发布时间:2007-10-23  来源:
摘要:近几年,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虾池养殖梭子蟹可望成为优良替代品种。通过1998年梭子蟹养殖情况看,养蟹池亩产梭子蟹2575kg、亩效益1000~1500元,比较可观。同时,与此相关的梭子蟹苗种生产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

    近几年,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一直未得到有效控制,虾池养殖梭子蟹可望成为优良替代品种。通过1998年梭子蟹养殖情况看,养蟹池亩产梭子蟹25—75kg、亩效益1000~1500元,比较可观。同时,与此相关的梭子蟹苗种生产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日照市近3万亩虾池普遍放养了梭子蟹。笔者1998年利用70m3水体、1只抱卵蟹培育出Ⅲ期幼蟹12.7万只;1999年利用400m3水体、51只越冬抱卵蟹培育出Ⅱ、Ⅲ期蟹苗146万只, 获利分别是6.3万元和36.5万元。现将2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社会上的梭子蟹养殖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亲蟹越冬
  梭子蟹亲蟹来源有2种途径:一是利用养殖的成蟹入室越冬,二是利用当年4月份后海捕的自然抱卵蟹。考虑到梭子蟹养殖要早放苗、早上市,提高规格和产量,所以一般要用养殖成蟹进行人工越冬, 这样每年4月中旬便有大量蟹苗出池,供应市场。

越冬池准备  
    亲蟹越冬池以大小20—40m2、水位0.8—1.2m为宜。亲蟹入室前,池子刷净,池底铺10~15cm淘净的细沙。铺沙面积为池底的3/5,靠排水口处留有2/5空白,用于投饵、排换水和清除残饵。然后装好充气石,池顶和四周用黑塑料膜遮光,加沙滤水80cm待用。

亲蟹入池  
    亲蟹人越冬池的时间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当室外养殖池水温降至8℃左右时入室。 入室时要选择个体大、附肢完整、体色正常、体表光洁、已交尾的养殖成蟹作亲蟹。但体色呈深紫色、第1对步足细长,俗称“紫壳”的变异种梭子蟹不能作亲蟹。因为此种梭子蟹产出的苗种生长特侵,影响养殖产量。另外,秋天海捕梭子蟹因越冬成活率太低也不宜作亲蟹。亲蟹人池前,用500—700×10-6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蟹体5分钟,杀死蟹体表面纤毛虫等 原生动物。越冬密度以2—3只/m2为宜。

越冬管理
1 水温控制  
    亲蟹入室时,池水温度要和室外养殖池温度接近。入室1周后,亲蟹已基本适应新环境,此时每日升温0.5℃,至12℃时稳定,此温度不利于纤毛虫等繁殖。1月中旬水温升至16℃稳定。2月上旬水温升至18℃恒定,待2月中旬已有20%亲蟹抱卵,卵量80—150万。当1月中旬水温16℃时, 可根据亲蟹多少和育苗生产计划有计划地升温,使亲蟹按期陆续抱卵,以便安排育苗生产。
2 饵料投喂 
    主要投喂“壳”较薄的活贝类,如杂色蛤、蓝蛤等。梭子蟹越冬期间,白天潜沙,夜间觅食。投喂时可直接将饵料撒在排水口处的无沙区,投喂量可1次投足,食完后及时补充。当水温16℃以上时,梭子蟹摄食量明显增加,这时要保证饵料充足,否则将推迟抱卵时间,降低抱卵率。一般情况下, 亲蟹抱卵率可达90%以上。
3 换水与清污  
    亲蟹越冬要用透明度1.5m以上的沙滤水。一般隔天换水50%,换水时温差不超过0.5℃。要定期清除沙层中的粪便和投饵区的残饵。
.4 充气 
    白天4—5小时1次,夜间3—4小时1次,每次5分钟。
4 越冬成活率  
    1998年我们入室亲蟹120只, 至1999年4月中旬共成活68只,成活率57%;抱卵蟹65只,抱卵率96%。
5 病害防治  
    从目前看,亲蟹越冬常见病害是寄生性纤毛虫病。特别是越冬水温8℃以下时,纤毛虫繁殖最旺盛,最易从亲蟹伤残处和肛门口侵入体内, 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越冬期间低温时间不宜过长。 要经常镜检亲蟹体表、伤残处和肛门口,发现有纤毛虫存在,立即用CuSO4处理,若处理不及时,纤毛虫 一旦侵入体内,就难以控制。一般每15—20天预防 1次,可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将池水排至30cm左右,施CuS042×10-6,1小时后排掉药水,添满新水即可。

梭子蟹育苗
  梭子蟹幼体培育和河蟹幼体培育方法大同小异,但由于梭子蟹亲蟹排幼数量不易人为控制,因此,梭子蟹幼体培育池大小15—20m3较好,便于操作。
1 亲蟹培育 
    亲蟹抱卵后,将其挑出单放1池, 然后将池水盐度逐步调至24—25,水温调至20℃恒定。在此温度下,经28—30天培育,蟹卵由淡黄色逐渐加深,最后变为即将排幼的灰黑色。
2 亲蟹排幼  
    在培育池中加沙滤水80cm,盐度25,水温20℃。当亲蟹卵团整体呈灰黑色,原蚤状心跳200—250次/分钟时,即可将亲蟹直接捞入培育池中(也可用扇贝养成笼装挂,但要防止卵团摩伤脱落)。亲蟹排幼多在凌晨2—4时进行。幼体排完后, 将亲蟹捞回原池,待二次抱卵使用。亲蟹布池密度每10m3水体放待产亲蟹2—3只。幼体培育密度8—10万/m3为宜。密度过大,培育困难,最终成活率较低。

幼体培育
1 培育水温  
    蚤状Ⅰ期20℃,日升温0.5℃, 第5天转蚤状Ⅲ期;蚤状Ⅱ期22℃,日升温0.5℃, 第8天转蚤状Ⅲ期;蚤状Ⅲ期24℃,日升温0.5℃, 第11天转蚤状Ⅳ期;蚤状Ⅳ期25℃,待转大眼幼体时26℃,第15天转齐大眼幼体。大眼转齐后,日降温1℃至23℃稳定,此时可准备移池吊挂附着网。
2 换水 
    蚤状Ⅰ期(排幼后第2天)开始日加 水10cm,加满为止。加满后日换水15%;蚤状Ⅱ期 20%;蚤状Ⅲ期25%;蚤状Ⅳ期30%;大眼幼体40%。
3 饵料投喂  
    幼体产出后即开始投喂。蚤状Ⅰ期、Ⅱ期主要以蛋黄、食母生、螺旋藻粉和刚孵出的烫死小卤虫为主,卤虫数量保持每个幼体占2—3个为宜,蚤状Ⅱ期要适当增加烫死小卤虫的投喂量;蚤状Ⅲ期和蚤状Ⅳ期主要以活卤虫为主,同时配投少量蛋羹、微型饵料;蚤状Ⅳ期转大眼幼体时,要加投活卤虫成体,减少变态过程中幼体互残现象;大眼幼体培育期间主要以活卤虫成体和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饵料投喂量应根据幼体密度及饵料剩余情况适 当掌握。
4 药物使用  
    蚤状Ⅰ期产出后,施氯霉素(1×10-6)、呋喃西林(1×10-6)和DETA钠盐(2—4×10-6),幼体中后期根据情况可追施1次。

幼蟹培育
1 移池 
    从蚤状Ⅰ期到大眼幼体转齐需要14~15天,大眼幼体转齐后第2天夜间,将大眼幼体移出原池放入幼蟹培育池。方法是:将原池水位排至30cm,利用光诱法将幼体用水桶舀出,池底剩余幼体随水排入网箱。将幼蟹培育池加原池水和新水各 一半至满,其水温和盐度调至和大眼原池相同。大眼幼体移人密度0.8—1万/m3为宜。培育至Ⅱ期幼蟹 成活率可达30%~50%。
2 吊网附着 
    大眼幼体移出后第2天投入吊网最合适;吊网过早,大眼幼体附着力差,因充气造成幼体和网片摩擦,增加幼体损伤机会。吊网时,网片底部拴石拉直,网片间隔30—40cm,待大眼幼体转齐幼蟹后,若幼蟹密度过大,可适当增加吊网片数。
3 培育池遮光  
    幼蟹培育池要用草帘等物遮光。光线太强,幼体体表和吊网上易生水云等杂藻, 不利幼体变态和幼蟹附着。
4 饵料投喂  
    大眼幼体移入培育池后即开始投喂卤虫成体和桡足类等。大眼幼体附网后,幼体多夜间离网觅食,因此,饵料白天少投,夜间适当增加。 当发现幼蟹白天离网游动严重时,说明饵料欠缺,应及时补充。一般日投饵量为蟹苗体重的100%左右。
5 换水  
    大眼幼体阶段每日换水25%,幼蟹阶段40%。换水要边排边加,防止幼蟹干露网上造成损失。
6 日常管理  
    主要是观测水温、水质状况、饵料投喂情况、充气量大小及是否因充气量过大造成幼体和吊网摩擦或吊网形成网兜损伤幼体,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幼蟹培育期的水温可保持23—24℃, 盐度25。
7 蟹苗出池  
    大眼幼体经5—6天转为Ⅰ期幼蟹,经10~12天转为Ⅱ期幼蟹,经16~18天转为Ⅲ期幼蟹。当Ⅱ期或Ⅲ期幼蟹转齐后1—2天,幼蟹全 部硬壳时即可出池,此时的Ⅲ期幼蟹规格为1.6—2 万只/kg2m期幼蟹约0.8—1万只/kg。出池前1—2天池水降温、调盐,出池时,将吊网撤掉,池水排至30 cm以下,用10目网箱承接幼蟹放水出池。计数方法采用单个计数或取标称重。
5 病害防治 
    目前看,梭子蟹幼体培育期常见病害主要是丝状细菌寄生、池底泛池中毒和变态不同 步造成幼体自残这几种情况。
1 丝状细菌寄生 
    丝状细菌多发生在蚤状幼体期,蚤状Ⅳ期最易发生。幼体一旦被丝状细菌寄生,首先表现为摄食明显减少、背刺基部发白、活力减弱。因此,要通过这些现象,同时配合显微镜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预防方法是:在蚤状Ⅳ期幼体的第2—3天施孔雀石绿0.5×10-6,可有效控制丝状细菌寄生而不影响幼体的正常发育。
2 泛池中毒  
    幼体培育期间要严格掌握饵料投喂量,尽量减少池底残饵污染,同时注意充气量不要过大,防止池底被冲起。大眼幼体转齐后要适时移池,千万不要在原池中用网培育幼蟹,否则,会因幼蟹培育时间长,造成蟹苗慢性中毒死亡,影响出池成活率。
3 相互残杀  
    蚤状Ⅳ期幼体转大眼往往很难同步,同类相残严重,这时应投喂活成体卤虫,混淆大眼幼体视线,减少刚变态的幼体被残杀的机率,提高变态成活率。

 
 蟹池清整与改造
蟹池清整 
    清池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残食梭子蟹苗的有害鱼类、野生蟹类以及细菌、病毒等致病生物。常用药物有“203乳剂”、“1605乳剂”等农药。 清池工作在春节前后进行。具体方法是:蟹池进水5 ~10cm,每亩蟹池施农药0.25—0.5kg,保持1冬时间,待翌年3月份放掉药水,然后在大汛潮期间涮池,一般涮二个汛期即可。对一些野生蟹类少的池子则用漂白粉等常规药物处理。
池底改造  梭子蟹养殖池底质最好是沙质或沙泥质,多数养虾池能满足其要求。对一些淤泥严重的虾池则要适当改造。改造方法除正常清淤外,要在池底堆设“沙堆”,1亩虾池设直径1m的沙堆30个,就能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梭子蟹苗暂养  
    梭子蟹养殖主要问题是成活率问题,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是搞好蟹苗暂养。
暂养池建造  
    在养蟹池中筑起小坝池,面积是大池的1/30—1/40。暂养池池底铺一层渔花网, 渔花网上铺10cm细沙,池周围用渔花网或塑料膜围一圈。其目的是隔绝暂养池底和外界野生蟹类进入,保证蟹苗不被残食,同时也便于管理和精心喂 养,提高蟹苗成活率。
蟹苗暂养  
    当暂养池水温15℃以上时,即可购苗暂养。暂养密度80—120只/m2,水位40—50cm。暂养期间精心喂养,饵料主要以卤虫成体、活沟虾、鲜杂鱼虾碎屑为主。待蟹苗规格长至2.5—3cm时,将暂养池开沟使蟹苗逐步进入大养殖池中。有条件的蟹池可用网将蟹池拦开,随着蟹苗长大,逐步扩 大放养面积。待幼蟹体宽5—6cm时,撤掉拦网,使幼蟹行满全池。
梭子蟹养成 
    目前,梭子蟹养成方式有2种: 一是梭子蟹与虾类、文蛤等混养;二是梭子蟹单养。 混养时可一端放养虾类,另一端放养梭子蟹,中间用网拦开,也可虾蟹直接放在一起。虾蟹混养虽有虾蟹 间相互残食现象,但实际生产中,若苗种大小合适, 并不太严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虾类暴发病发生,要及时将虾类出池,不让大批量虾类死在池底,否则,梭子蟹会因暴食死虾感染疾病,而发生大批死亡。
放养密度  
    单养时,亩放蟹苗2000—2500只;混养时,亩放苗1000~1 500只。 3.3.2 饵料投喂  当蟹体宽3cm以上时,投喂的主要饵料是蓝蛤等低值贝类、鲜杂鱼虾、花生饼等。 投喂要定时、定点,上午喂总量的30%,傍晚喂70%。投喂量前期按蟹体重的200%~300%;中期150%~100%;后期50%~100%。要通过检查投饵区残饵多少适当增减。
换水  
    水源条件好的蟹池要多换水,日换水量不低于20%。进排水时要拦好网,防止梭子蟹逆新水流逃逸。
生长情况  
    梭子蟹在水温25—35℃条件下,生长很快,一般10~20天蜕壳1次,每蜕1次壳,体重增加30%~70%。5月份放苗,9月上旬可达上市规格(200g/只);10月底体重可达400—600g/只。
成活率 
    梭子蟹养殖正常情况下,至9月上旬成活率30%~40%;至11月份成活率20%~30%。在梭子蟹交尾季节(9—10月份)会出现雄蟹因交尾而死亡率升高的现象,因此,以提前雌雄分养为好。
收获 
    目前,梭子蟹全部活体出售。根据市场需求,随时起捕,卖大留小。起捕通常采用粘网、吊网、捕蟹笼等工具在夜间进行。
育肥  
    养殖梭子蟹最肥季节在12月份,有条件的蟹池可以前期收购,进行大密度育肥暂养,待其他场家的梭子蟹出售完毕后,再提问放蟹,定会得 到市场高价格的回报。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