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疫病由茄链格菌属引起,发生很普遍,凡是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早疫病发生。早疫病病菌可随病株残体存活于土壤中,也可由感病薯块携带,还可寄生于其他茄科植物上。早疫病对马铃薯最大的为害是导致叶片干枯,严重时全株枯死。此外,还会使块茎发生枯斑,甚至腐烂。
1、症状。
早疫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各个部位。初次侵染多发生在植株中下部的老叶上,开始形成直径1~2毫米的坏死斑点,逐渐扩大到3~4毫米,近圆形并带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最初在病斑的周围有1条较窄的褪绿带,以后逐渐消失。有时在小叶顶尖发生与晚疫病病斑相似的褐色或黑褐色大型病斑。新病斑的发生和老病斑的扩展使全叶失绿、脱水,但是病叶通常不脱落。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形成黑褐色霉层。
块茎病斑呈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凹陷,周围呈浅紫色突起。薯肉组织呈干腐状,通常变为褐色。老化病斑上有时产生裂缝。组织腐烂后呈水浸状,黄色至浅绿色。
2、防治方法。
目前还没有对早疫病免疫的品种。生产中主要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①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适当增施钾肥;合理灌水,避免田间积水;防止田间荫蔽,必要时喷施生长调节剂抑制茎叶徒长。
②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将其深埋或烧毁。
③及时喷药防治。一旦发现个别病株(即中心病株),应立即喷药防治。可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洒在茎叶上,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