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种以椰子等棕榈科植物为寄主的外来害虫“椰心叶甲”威胁严重,海南省有8个市县的椰子树惨遭毁坏,感染株数10万株,如救治不及时,整个海南岛的椰子树将遭灭顶之灾。
椰心叶甲,又名椰棕扁叶甲,椰子红胸叶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长8-10毫米,体形稍扁,飞行能力不强,可借助风力短距离扩散,虫害蔓延范围较小,危害对象为棕榈科植物。每年发生3-6代,世代重叠,一个世代需52天,成、幼虫均群栖,潜藏于未展开的心叶内,幼虫及成虫取食叶片表层,使叶片形成许多细条纹状的伤疤;残留的褐色虫屎,严重破坏叶片的表皮组织,使组织无法输送养分和水分。随叶片生长,伤疤扩大,形成褐色不规则状的组织坏死区,新叶抽出伸展后为枯黄状,极大影响了景观效果。严重危害时,顶部叶片焦枯,树势衰败直至整株枯死。
据观察发现,大王椰、海南椰子、加拿利海枣受害较严重,其他棕榈科植物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国王椰、针葵、老人葵等。
上海进年来引进的南方优良、耐寒景观植物,棕榈科是主引对象。目前广泛露地栽培的有皇后葵、银海枣、加拿利海枣、华盛顿葵,布迪椰子等,已为骨干树种,且代价昂贵。另室内摆花中,棕榈科植物也很多,如美丽针葵、蒲葵等。而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内,光棕榈科植物就有数十种之多。对椰心叶甲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只能预防在先。
初步研究认为,32℃和16℃是椰心叶甲的两个临界温度,但不能掉以轻心,害虫在不断繁衍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临界温度的波动范围也将随之而扩大,同时其寄主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海南省已启动两项防治措施。一是进行内吸剂注射试验和信息素开发,二是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引进天敌昆虫椰甲嗜小蜂。
当前,上海唯一能做的就是防范:一是尽量减少盲目引种时髦的非乡土树种,杜绝从疫区调运的棕榈科植物;二是在确需引进时,必须加强和完善检疫制度,发现虫源立即销毁;三是对已入沪的棕榈科植物,在养护过程中加强调查,如发现情况,应立即与科研部门联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虫源扩散;四是科研单位要加强新进虫源本地发生生活史的研究和发展动态的监控,及时发布预测预报和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