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大多由于高湿、高温及通风不良所引起,另外在低温高湿、阳光不足之环境下也容易发生,但无前者之病情严重。低温、高湿、阳光不足之情形所发生的病害,主要原因是兰花体质衰弱,抗菌不足,致使各种病菌容易集结及繁殖于培养材料及空气中,然后由兰株之各部组织侵入体内。病原大部分是由空气中传入,如杂草或树木上之病菌随风到处飘散传染;或新购入之兰花本身早已在叶面或假鳞茎、根部附着病菌,而在他处因环境不适此病菌活动而成蛰伏(休眠)状态,当移植至适合环境之下病菌则大肆活动,迅速由叶面之气孔或切伤、虫伤之创口侵入体内组织破坏,至发觉时已成病态。所以病菌与环境及管理密切相关。新购入之兰株,千万须选择无病态的健壮兰苗,不可因贪求便宜购买衰弱兰苗,而影响全园健壮兰株;否则,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一、自绢病的防治
自绢病早年已有兰友发现,如早在数年前台北市兰界前辈的兰园内,曾发现过此种病症。目前在台湾省各地相继发现,尤其在北部地区发生严重,损失甚大。
北部郊区山地甚多,农友利用农暇之时,在柑橘竹笋园或田边大批培养兰花(据试验,将此病兰与杂草同植,杂草同样感染而死亡)。农友大多对兰花病害之常识及经验不足,当病症感染时已无法控制及治疗,则大呼“兰瘟”,任其兰株死亡。
①病症特征形态。在兰株假鳞茎紧靠栽植材料之处,首先发现如蜘蛛网状之白色细丝毛状物。此自丝状物在24小时内,能扩散7~10平方厘米范围。在每一条白丝末端结一黄褐色圆形“胞”,而后此“胞”成辐射状伸长白丝,再由此自丝再结“胞”,如此接二连三,不断繁殖分裂而扩散四处。此时“胞”的白丝所附着兰株假鳞茎处腐烂,而白丝包围整个假鳞茎时,假鳞茎则完全腐烂,似水煮熟状。接着,白丝向上下蔓延,上至叶鞘及叶基一起腐烂,下至整条兰根,而整条根如水果腐烂之状态。而此种白丝如附上末张叶之新芽时,无论墨兰、寒兰或建兰,其新芽所附着之点必呈朱红色;腐烂时则呈褐灰色泥水状。患染此症不出2日,整盆兰花叶枯根烂而死,惨不忍睹。
②病菌之来源。此种病菌抱子能以休眠状态潜伏于栽植材料中长久时间。兰友在其兰中,发现老鼠拖来鸡骨置于兰株之栽植材料上,而感染此病,导致整盆兰株死亡;而兰友由他处购得下山墨兰数芽,相同以此材料种植,一年后发现此病症再度发作。由此可见,此病菌抱子至少能潜伏一年时间。此外,说明此种病菌可由腐败之物寄生传染。夏季气温高加上高湿,则必感染此病。一兰友购人一批下山兰,因其栽植材料不足,将所有购回之兰置于兰园中,每日喷洒水分,至第3日栽植材料运到准备栽植时,发现所有未种之兰全部感染此种病菌。
③预防及治疗。本症之孢子如无植物供其寄生、吸取养分,则呈蛰伏状态,故须定期作预防消毒。气候炎热之时,购买兰株,避免长时期搁置,应于当日栽植完成。尤其专门亲自上山采集之兰友,切勿怕兰株采集后过于干燥,而将兰株泡水。当兰株分盆或新购者,必须先经过消毒后方能种植。当发现此种病症时,如盆栽者应立即将材料及花盆烧毁,患病之兰株切除,未感染之部分须经消毒后隔离种植。凡患染此病之兰株需烧毁,不可随意抛弃。如栽植于地面(柑橘树下),发现此病症,应立即将病株烧毁,隔离病疫区,全兰必须立即消毒杀菌。本症治疗之药物在市面上较容易购得的是达仙或升汞水,以说明书注明的配方调配喷洒,每月定期喷一次或两次,全园喷洒大生粉等预防消毒。
二、腐心病的防治
①病症特征形态。腐心病一般发现于兰株新芽。叶片长至7~10厘米长时最易感染。初期在新芽之叶梢内,接近假鳞茎处发生如水湿状之腐烂斑(常发于叶梢苞衣内,很难发现),约一日后此兰斑逐渐恶化成浓褐色,向兰株各部组织扩散破坏。在短短一二日内新芽全株先由叶梢内向外,至叶梢全部变为褐色而腐烂。如发现较迟,病菌则从新芽假鳞茎与母株假鳞茎连接点侵入母株,破坏各部组织,最后蔓延至全盆兰株,导致死亡。
②病菌之来源。此种病菌之病原体为细菌,一般发生期在新芽生长期或春秋两季梅雨时期,因此时期气候变化无常,且高温高湿,新芽极易感染。新芽初长,叶片成重叠状,如逢大气中湿度高,叶梢内湿气无法蒸发,水分聚集,此时气温升高,病菌则寄生于此,大肆活动,扩散破坏叶片组织。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此病常因环境变化而产生。例如由别处的兰国分割或转让新苗时或兰国改造新建时,细菌乘兰株体质虚弱时侵入。浇水方式也有关系,在新芽萌发生长时期用淋洗方式,则感染病患较多。
③预防及治疗。本症之细菌寄生于叶梢内,故培养者须于新芽生长期中,时时注意兰株生长状态。发现新株叶面情况不良时须详细查看,当叶面呈皱缩状况(似水分不足状态)时,避免由叶面淋水,采用盆面灌水方式。确认患染此症时,立即将新芽切除,未患染之母株须经消毒后隔离种植。如全株感染,应将全株连盆烧毁,以免病菌传染。购入兰株须经大生粉等消毒后种植。园每月定期消毒1~2次预防。新芽成长期避免淋洗式浇水,采用盆面灌水方式。如发现梅雨时期浇水后,叶面水分无法短时间内干燥,则须加强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