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山羊痘疫情的诊断与防制(2)
发布时间:2006-07-20 来源:中原畜牧网
摘要:6.2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发病羊只嘴唇有病变,从而影响哺乳或采食,导致病羊陷入饥饿状态,造成掉膘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尤其易继发呼吸道疾病,从而引起感染羊只病死率增高,同时也可以引起妊娠母羊
6.2 该病的主要危害是由于发病羊只嘴唇有病变,从而影响哺乳或采食,导致病羊陷入饥饿状态,造成掉膘和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尤其易继发呼吸道疾病,从而引起感染羊只病死率增高,同时也可以引起妊娠母羊发生流产。
6.3 疫苗免疫是预防山羊痘病的唯一可靠途径。可采用弱毒苗或灭活苗在疫区内免疫接种用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羊痘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尾根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8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6.4彻底消毒灭源,是控制山羊痘流行蔓延的重要措施。我市散养羊群平时对羊圈及环境很少进行消毒,只是为了防治体外寄生虫病,每年对羊进行1—2次药浴。而目前随着舍饲圈养的逐步推广,消毒灭源工作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落实。消毒方法为:羊舍选用2%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圈舍周围、入口用10—20%石灰乳或2%烧碱喷洒消毒;手、工作服、胶靴用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类水溶液浸泡消毒。
6.5 快速准确地诊断,及时采取封锁、扑杀是该病最终扑灭的重要措施。山羊痘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新鲜尸体及恢复期的病羊,本病的易感动物仅为山羊,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山羊均能感染,尤其以羔羊、老龄山羊和纯种羊的发病更为普遍和严重,所以在疫情确诊后,应严格按一类动物疫病控制要求,及时封锁疫点,扑杀病羊,疫点内的羊只停止放牧和流通,把病原体消灭在原发地,控制疫病的流行和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