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影响采食量的动物因素

发布时间:2008-11-13  来源:
摘要: 动物的采食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咀嚼、吞咽和停止摄入等一系列过程,是这些过程的综合。因此,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动物、饲粮、环境和饲喂技术等。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调控动物的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动物的采食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咀嚼、吞咽和停止摄入等一系列过程,是这些过程的综合。因此,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动物、饲粮、环境和饲喂技术等。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调控动物的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动物体既具有复杂的采食量调控机制,又具有很大的适应能力。这就为通过调控采食量来实现调控生产水平提供了可能。

(一)遗传因素

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 可通过选择来提高。猪采食量的遗传力约为0.3, 但它与生长速度(r=0.6)和瘦肉率(r=0.4)的相关较大, 故在以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为选择性状时也提高了采食量, 这也是猪易过食的主要原因。

各种动物的采食习性和特点各不相同,如鸡早晚采食较多, 猪主要在白天采食, 草食家畜则白天、晚上都很重要, 甚至晚上更重要, 如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各种动物的采食量相差甚远, 同种动物的不同品种、品系间的采食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生理阶段

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母畜发情时, 一般采食量下降, 甚至停止采食;母羊在妊娠后期,一方面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雌激素,另一方面因子宫内容物压迫胃肠道,增加胃肠道紧张度,导致采食量降低;产羔后,能量需要增加,且胃肠道紧张度缓减,采食量显著增加, 产羔后一个月采食量达到高峰。对奶牛的研究也表明: 同一奶牛在不同生理时期,瘤胃容积的变化也伴随着采食量的变化。在产乳高峰时,乳牛血液中的VFA 转化为乳成分的效率提高,降低了血液中的VFA,从而增加采食量。 妊娠、泌乳和产蛋能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

(三) 健康状况

疾病因素也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母猪的产后瘫痪是最典型的例证; 奶牛的乳房炎导致采食量下降也很常见, 胃肠道感染或寄生虫病也使采食量降低。大多数代谢疾病如妊娠毒血症、酮血症、D-乳酸症也表现出采食量下降。

(四)疲劳程度

过度疲劳的动物,采食量会下降。反刍动物采食劣质粗饲料导致疲劳而影响采食量。绵羊和牛每日的反刍时间最多约10小时,不可能强迫增加反刍时间。

(五)感觉系统

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对调节人的食欲有重要作用, 并影响每次摄取的食物数量。科学家们公认这些感觉对其他动物的采食量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但作用程度可能不如对人类摄食影响大。因动物不同,感觉系统的作用也有差异,如听觉对鱼摄食、味觉对猪采食、视觉对鸡采食影响较大。

(六)学习

动物具有天生的对特定饲料的喜好和厌恶。但动物可从过去的采食经历或通过人为的训练,而对饲料产生喜好或厌恶。由于大多数动物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辨别饲料,因此,动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可能将饲料的适口性或风味(滋味和香味的总和)与某种不适(常常是胃肠道不适)或愉快的感觉联系在一起,产生“厌恶”或“喜好”,从而改变其采食行为。当动物对某种风味产生“厌恶”后,就会几乎或完全不采食含有这种风味的饲料;当动物对某种风味产生“喜好”后,就会喜爱含有这种风味的饲料。对某种风味产生“厌恶”或“喜好” 取决于与该风味相关的饲料被采食后的效果。与年长的动物相比,幼畜易产生“喜好”。生产上,可通过在母猪饲粮中添加某种风味剂,使仔猪产生“喜好”,以提高断奶后仔猪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