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综述了猪圆环病毒的特性、致病性,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等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制对策。
关键词:圆环病毒 圆环病毒病 猪 对策
前 言
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等从PK-15(ATCC-CCLL33)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目前已知PCV有PCV-1和PCV-2 2个血清型。PCV-1来源于PK-15细胞,为非致病性PCV;加拿大和北爱尔兰的研究工作者(Clark,1997)认为PCV-2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密切相关,又称PMWS相关PCV(pmws-PCV)。美国Hines和Lukert(1994)认为PCV-2在子宫内感染后引起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王永康(2002)综述认为PCV病毒在兽医临床可致猪发生: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间质性肺炎(IP)、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以及由圆环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
1 病原学研究进展
1.1 病原分类
PCV在分类学上属于新的DNA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即小环状病毒属,这是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在第六次学术报告会上命名的。PCV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鹦鹉喙羽病毒(PBFDV)及几种植物病毒共同划归环病毒科(Circoviridae)。
1.2 病原结构
PCV为无囊膜的正20面体,直径17~22nm,含有1.76~2.3kb的单链环状DNA,CsCl浮密度1.33-1.34,相对分子质量5.8×102,沉降系数为52S。在长度为1758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具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即Replicase V1(35700)和V2(9800),Capsid C1(27500)和C2(23200)。衣壳蛋白为1条多肽链,其分子量为3600Da。Brina等主张根据PCV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将PCV分为PCV-1和PCV-2两个型。病毒基因组是1条共价闭合的单股负链环状DNA,PCV基因序列已经明确。PCV-1型无致病性,包括PCV-PK15及其它无致病性的分离株;PCV-2有致病性,目前归入PCV-2的有分离自美洲、欧洲等地的PMWS病料中分离的一些毒株。ORF1编码与病毒复制相关的Rep蛋白;ORF2编码的蛋白为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是研制基因工程苗的首选基因。
1.3 病原特性
北爱尔兰学者Allan等(1994)报道PCV对酸性环境(PH3)、氯仿或者高温(56℃和70℃)有抵抗作用。PCV在原代胎猪肾细胞、恒河猴肾细胞、BHK-21细胞上不生长,Tischer等认为PCV能在一些来源于猪的细胞中复制,并且依赖细胞周期S期表达的细胞蛋白。Tischer等发现在PK-15细胞培养物中加入d-氨基葡萄糖,可促进感染细胞内形成包涵体,提高病毒复制,使含有PCV抗原的细胞数提高30%。Allan等(1994)证明了PCV在源于猪骨髓、外周血液、肺洗出物和淋巴结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中的复制。用感染PCV的PK-15细胞接种猪,可以回收到病毒,根据病毒抗原的出现及抗体的产生,表明猪感染了PCV,但不出现临床症状和病变,说明来源于PK-15细胞的PCV是非致病性的,即PCV-1。1997年,在加拿大、西班牙及法国相继报道了PMWS,且患病猪病变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PCV抗原,通过原位杂交检出了PCV核酸。1998年,加拿大、美国、法国、西班牙、丹麦、北爱尔兰等国也相继从PMWS患猪分离出新的PCV,即PCV-2。利用这些患猪的组织乳剂或细胞培养分离继代的病毒接种于仔猪,接种猪出现PMWS的特征病变。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控制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
摘要:摘 要:本文综述了猪圆环病毒的特性、致病性,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等的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制对策。
关键词:圆环病毒 圆环病毒病 猪 对策
前 言
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等从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