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该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性障碍等症状的疾病。肝片吸虫病分布极广,经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尤其是在多雨温暖的季节,常发生该病的普遍感染。
急性型比较少见,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病初羊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绝食,腹胀,偶尔伴有腹泻,很快出现贫血、黏膜苍白,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慢性型比较多见,是由寄生于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病羊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睑、颌下、胸腹下部出现了水肿现象,食欲减退,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一般经1-2个月后死亡,有的拖延到第2年天气变暖,饲料改善后逐渐恢复。
预防措施:⑴定期驱虫。疫区的羊只每年应进行2次驱虫,春、秋两季各1次。⑵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病羊的肝脏要进行深埋处理。⑶流行地区采取消灭中间宿主的措施。
治疗方法:驱虫常用药物有许多,现介绍几种供选用:⑴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口服后拉稀粪,因此体弱的羊只应慎用。⑵硝氯酚(国产拜耳9015),每公斤体重4-6毫克,口服。⑶血防-846,每公斤体重125毫克,一次性口服。⑷四氯化碳,成年羊1.5-2毫升,6-12月龄羊1毫升加等量流动石蜡,肌肉注射或瘤胃内注射。⑸碘醚柳胺,每公斤体重7.5毫克,口服。
肺丝虫病
羊肺丝虫病是由丝状网尾线虫(大型肺丝虫)或各种小型肺丝虫引起。寄生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或肺实质内。羔羊比成年羊更易感染。一般以慢性过程出现,多呈肺炎或胸膜炎症状。病羊精神不振,开始时出现短的干咳。以后频繁咳嗽而强烈。呼吸困难,有时从鼻孔流黏稠的分泌物,食欲不振,羊只消瘦,眼睑、唇、下颌、胸、腹下及四肢水肿,病羊因体弱继发感染而死亡。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在流行区,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预防性驱虫1次。采用药物预防:酚噻嗪,羔羊0.5克,成羊1克,混入饲料内服用,隔日喂1次,共喂3次。粪便堆积发酵,以杀死幼虫和虫卵,有条件的可转移到清洁和干净的放牧区域。
治疗方法:⑴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8毫克,1次口服;也可每公斤体重5-6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⑵磷酸海群生,每公斤体重0.2克,1次口服,连用5天。⑶氰乙酰肼,每公斤体重用17毫克,1次口服,连用3-5天;也可每公斤体重15毫克,肌肉或皮下注射。⑷1%盐酸土根碱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3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次。⑸敌百虫,每公斤体重0.015克,配成10%溶液皮下注射。
羊鼻蝇幼虫病
羊鼻蝇幼虫病是由羊鼻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周围腔窦内所引起的疾病。病羊表现精神不安,体质消瘦,甚至发生死亡。成虫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群骚动,惊慌不安,表现为摇头、喷鼻、低头或以鼻孔抵于地面,或以头部藏伸在其他羊只的腹下或腿间,严重扰乱羊只的采食和休息。当羊鼻蝇的幼虫在鼻腔或额窦内固着或移行时,刺激损伤黏膜,引起鼻黏膜肿胀和发炎,有时出血。病羊开始分泌浆液性鼻液,因而呈现呼吸不畅的现象,病羊打喷嚏,甩鼻子,磨牙,摇头,食欲减退,消瘦,眼睑浮肿和流泪等急性症状。经过几个月以后,症状会逐渐有好转,但随后不久,幼虫在羊鼻内生长发育待体积增大后开始移行又使症状加剧。幼虫偶而也会侵入脑腔损伤胞膜,引发神经症状,患羊会表现为运动失调,经常发生旋转运动,或发生痉挛、麻痹等症状。
预防措施:⑴发现有鼻蝇幼虫病羊及时治疗,并消灭喷出的幼虫。⑵鼻蝇飞翔期,羊鼻周围涂5%滴滴涕凡士林,每5天1次。
治疗方法:⑴2%来苏儿液冲洗鼻腔,用喷雾器向鼻孔内喷洒。⑵秋季用5%敌百虫皮下注射,每公斤体重用0.05克,可以杀死幼虫。⑶每公斤体重60毫克碘醚柳胺,配成悬浮液1次口服。⑷选在早晨凉爽无风天气,把铁锹或其他铁器烧热,把敌敌畏泼在热铁板上,冒出浓烟,使羊在舍内吸10-15分钟烟雾后迅速放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