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土鸡文化”之乡村发展怎样挖掘农耕文明?

发布于:2009-03-11 13:21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以前卖50元一公斤,一下子涨到了120元一公斤,黄泥岭村的土鸡变得“奇货可居”。这里的土鸡,每一只小鸡,都是母鸡孵蛋的方式出壳的。家家养鸡全是放养,不喂饲料和添加剂,“是真正的原生态的东西”。

        连日倾盆大雨,遂昌湖山乡黄泥岭村的渡口前,一片泥泞。

        开渡船的船工猫在舱里,这场下个不停的雨,让他们闲得发慌。湖山乡离遂昌县城有40多公里,黄泥岭村离乡里还有17公里,而且它三面环水——渡船,维系着村民们和外界的联系。

        在去年之前,农民傅先强还很庆幸,儿子可以从这里走出去。不管是读书还是打工,总归是“渡口外面的世界”。46岁的傅先强,从出生那年起就没有离开过这里。

        这个乌溪江库区偏远的山村,最近却成为了众多话题的中心。缘起,竟是一只土鸡。 

        以前卖50元一公斤,一下子涨到了120元一公斤。直到现在,傅先强还有些不适应,黄泥岭村的土鸡会如此“奇货可居”。前不久,杭州龙井草堂餐饮有限公司和村里签了5年的收购协议:每年买村里7000至1万只土鸡,最高出价160元一公斤。

        当地的村子,几乎个个都养土鸡,可是谁都卖不了这样高的价钱。黄泥岭村的土鸡,就有几个地方稀奇:每一只小鸡,都是用母鸡孵蛋的方式出壳的。家家养鸡全是放养,饮山泉露水,不喂饲料和添加剂,主要吃百草和昆虫,最多再喂点农家自种的稻谷和玉米。

        几十年前“奶奶养鸡的方法”被重新拿了出来,这让“龙井草堂”的老板戴建军兴奋不已,“这就是真正的原生态的东西”。

        走进村民家里,他找不到用过的农药瓶和饲料袋,而且在遂昌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黄泥岭的鸡种经过了几次筛选,已经圈定出了一个特定的品种:毛色光亮、爪细嘴尖、大小适中、肉质细嫩。

      “养殖原生态的土鸡,首先要防止鸡种的混杂。”县农业局副局长林延山说,“这个时候,渡船反倒成了黄泥岭村得天独厚的东西。”

         船上贴着告示,禁带外村的鸡蛋、鸡苗、成品鸡甚至所有的禽类产品入村。船工和村民们都自发地当起了监督员,维护黄泥岭土鸡的品质。

         于是,“纯正”的黄泥岭村的土鸡开始远近闻名,成为省移民办公室指定的“土鸡养殖示范基地”。据统计,2008年全村卖了3420只土鸡,收入将近45万元。

        根据记录,2007年,黄泥岭村的人均收入仅为3289元,不到浙江省人均收入的40%,全村没有一座砖混结构的房子。

        而到了今年,整个黄泥岭村的土鸡养殖户将增加到100户,共养鸡12000只,预计收入100万元,户均能增收1万元。

        一只土鸡,实实在在地让这个山村发生了改变。

        一个实验的推进

        农民养的每一只土鸡,都有一份清晰的“成长记录”。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直溯源头,这已经是一种完整的“农产品信息档案”制度的雏形。市场主导下的商品大流通,原本是这个偏远山乡的劣势,然而他们却神奇地将这种劣势化作了优势。

        村民傅先光家里的两只母鸡,这两天正在孵小鸡。因为天气冷,他把鸡放在一只缸里,上面还用簸箕遮起来保温。虽然速度还是有点慢,但他知道,这是必须遵循的程序。

        最早倡导用这样的方法养殖土鸡的,是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数量上的满足,发展到了绿色、环保等更高端的需求。”

        一个拥有2539平方公里地域、“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特别是集中连片的乌溪江库区,他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发挥生态优势,实现脱贫致富和跨越发展。“在生产的组织化、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传统的生产方式占主导的地区,我们发现在倡导生态文明的时代,这是一种稀缺资源。”

        遂昌县高坪乡岱岭村的牛,自古以来都是放在山上养的,饲养期比一般的牛要长一倍,肉质也特别鲜美。但是像这样的好东西,与饲养场出产的农产品价格相差并不大,问题就出在养殖的流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后期也缺乏包装的意识。在遂昌,这样的例子很多。

        于是,“黄泥岭土鸡”便担当了第一个实验性的角色。

        眼下让农业专家尤其感兴趣的是,这种“原生态”的土法养鸡,已经被黄泥岭村用“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村里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做一份土鸡养殖档案。

        村民曹根贤的养殖登记簿,上面的字迹工整清晰,不仅记录了家里的基本情况,还把每一只鸡的鸡蛋来源、孵化时间和数量、成活只数、出售时间记录得相当清楚,包括卖出的单价、斤两、金额,还有经手人的信息。

        这意味着,农民曹根贤养的每一只土鸡,都有一份清晰的“成长记录”。一旦出了问题,可以直溯源头、标本兼治。在专家们看来,这已经是一种完整的“农产品信息档案”制度的雏形。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可控农业和可追溯农业,”县移民办主任罗会贤说,“面对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需求,建立农产品的‘身份查询’,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强化了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村里规定,村民们外出走亲访友,也要自觉避免接触已经发病的禽类,“哪怕是怀疑发病的也要注意”。村里还为土鸡注册了“黄泥岭”的商标,制作了专用的包装盒。还给每只鸡编上号,设计了脚牌,上面还印有防伪的标志。

       “农民们开始注重品牌的效益。生态和环境,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这些产品的附加值。”湖山乡党委书记周黎平说,这也带动了全乡黄豆、山茶油、猪肉、牛肉等一系列农产品的升值。“市场主导下的商品大流通,原本是这个偏远山乡的劣势,然而他们却神奇地将这种劣势化作了优势。”

        一个山村的前景

        越“土得掉渣”的原生态的东西,价格越高于一般的农产品,所以更适合走入个性化的高端消费市场。黄泥岭村正在试验一套完整的“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模式”,希望利用山水资源,发展符合当地优势的产业形态。

        买下了近万只黄泥岭土鸡的“龙井草堂”,还想在黄泥岭村做一个实验。今年,他们在村里承租了80多亩土地,计划打造一个名为“耕读人家”的农业生态项目。

        负责这个项目前期筹备的张涛已经在村里住了好几天了,这两天正在着手进行地形勘察。他说,“耕读人家”想尝试这样的模式: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到山村里体验最原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例如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植水稻,拿青蛙来除虫,不用任何化肥和农药。不添加任何的饲料,用最原始的方式养鸡和养鱼。张涛说:“这一点,完全可以按照黄泥岭现有的土鸡养殖模式。”

        于是,这几天张涛一直在跟村民们交流经验。种地最原始的方法是什么,哪种有机肥效果最好。村里的人都感到好奇,为什么他会对这些感兴趣。张涛告诉他们,“遵循自然规律的东西,可能就是最好的东西”。

        当地政府部门对这个项目也相当支持,希望借机试验一套完整的“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模式”,加以借鉴并推广。“我们想利用山水资源,把原生态的环境、原生态文化和原生态产品结合起来,发展能最大限度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产业形态。”县委书记葛学斌说。

        据了解,“耕读人家”将采用会员制的形式吸引客源,这也契合遂昌为原生态农产品未来设想的一种营销模式:采用“宅配”的方式,为加盟的会员提供配送服务。

       “宅配”是在日本较为成熟的物流运输体系,它为普通消费者提供小型货物的运输服务。日本一家物流公司可以为客户承运保鲜品,货品被放入冷藏箱内进行运送。在葛学斌看来,将来“黄泥岭土鸡”也可以按客户的不同要求,进行粗加工或精细烹调之后送到指定的地点。

       “越‘土得掉渣’的原生态的东西,价格越高于一般的农产品,所以更加适合走个性化的高端消费市场。”在葛学斌看来,这无疑是“原始和现代”的一种奇妙的连接。

        他希望在当地探索一条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是生态畜牧业,烤薯、菊米、油茶,都可以成为新兴的优势产业,让遂昌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原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

        乡村发展怎样挖掘农耕文明 

        去黄泥岭村的这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汉字五千年》。这部人文纪录片,展示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当中讲到了农耕文明对汉字的形成产生的巨大影响——“家”字是在屋檐下养猪,“田”字是在方形地块中耕作。

        加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社会成片地急剧消失,原始的村落被五光十色的现代建筑群所取代。农村该寻找一条怎样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黄泥岭土鸡的价格能卖这么高,大大出乎县委书记葛学斌的意料。他说自己原先的期望值,也不过是每公斤80元。而且,收购方表示,只要能保持“原生态”的品质,以后还会有提价的空间。这愈发让他觉得,里面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挖掘。

        去年下半年,村里成立了土鸡养殖合作社,傅先强是负责人之一。合作社对各家各户饲养土鸡的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今后大批量出售的土鸡,由合作社实行统一投售、统一结算。

        今年,傅先强家里养了100多只土鸡,数目比去年翻了一番。因为都是原生态放养,一天下来也就是“十多斤稻谷的成本”。

       “能养多少只鸡,村里面有严格的规定。”湖山乡乡长郭巧燕介绍,每家每户的养鸡规模,都要参照家庭劳动力人数、拥有的耕地和林地的面积来进行综合测评,一般每户控制在100只左右,最多不超过200只。 

        这些农民,已经学会玩味数量、品质和价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傅先强算了算,今年他家的土鸡至少可以卖掉15000块钱。今后,村里还准备按照土鸡的模式,发展原生态山茶油。如果生意再好一些,他会考虑,让在江苏打工的儿子回来帮忙。

        一个落后贫困的山村,在工业文明下显然处于竞争劣势。然而,传统的农耕文明并没有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工业文明创造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让人叹服,而另一方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态伦理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关键在于为其在当下找到一条市场的出路。

        在傅先强家的泥土房边上,那个城里人建起来的农业生态基地,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独特的休闲旅游的目的地。然而,所有人的共识是,一切都不能破坏山村既有的纯朴和宁静。

这就意味着,将来的黄泥岭村,还照样有渡船、有土鸡、有蛙鸣。这一切,都是农耕文明的顽强记忆,也是今天乃至明天看来很有价值的东西。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