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下雪和刮风的天气较多,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期。若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大棚越冬,应经常检查,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在晚间也要用草毡等物覆盖大棚顶部,及时扫除棚顶积雪,以保持大棚的采光、增温,并关牢门窗及通气口,减少温度散失,但不要使棚温及水温升高到l 5℃一l 8℃以上(中华鳖的最低摄食温度),要保持较低温状态,使中华鳖在自然温度下过冬。每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应在l/4~l/3左右。对漏水较重的鳖池,要及时灌水,以免池水漏净而冻死池鳖。要在工作前制定全年生产计划,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3月:
气候逐渐暖和,但昼夜温差大,因此,塑料薄膜的检查和修补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并要求加强增温、保温措施,升高棚内温度,使中华鳖提早解除冬眠而进入摄食生长季节。下旬开始,已有少数中华鳖自泥中爬出进行晒甲,数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华鳖在越冬过程中体能消耗甚大,此时又尚未开始进食而体能还没有得到恢复,遇到寒流袭击时棚内温度急剧下降,中华鳖易因不能及时钻入泥中而被冻死。在天气较好的中午,趁中华鳖爬出晒甲时应诱食1次,可投喂少量易吸收的新鲜饵料生物,如鱼肉、螺等,投喂量以无剩余为宜。为加快水温的升高,可在大棚内鳖池向阳背风的一角施入一定数量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各种粪肥。
4月:
首先是清整鳖池,鳖池内的底泥是中华鳖重要的栖息环境,由于残饵及粪便等长时期残存在池底,经过发酵后多腐败而产生有害气体,对中华鳖不利。因此,鳖池每隔3年~4年就要调入部分新底泥,然后翻耕一遍,消毒后待药物药性消失再将中华鳖放人。对于不调换底泥的鳖池,也应更换陈水,用生石灰消毒鳖池。其次是注意整修池埂、水渠及防逃墙等设施。最后是中华鳖的放养,对于各龄的幼鳖和亲鳖应按合理的密度放入养殖池内,一般二龄幼鳖放养密度为1 5只/m:~25只/m2,三龄幼鳖的放养密度为5只/m2-15只/m2,成鳖的放养密度为5只/m 2,亲鳖放养密度为1只/ms左右,雌雄比例为2-3:l。当棚内温度达到18℃以上时,应开始诱食,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以及中华鳖对捕捉挑选后紧张状态的逐步消除,每天投喂量由占养殖总体重的1%逐渐上升到3%,要求所投喂的饲料新鲜不腐败,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5月:
对于幼鳖和成鳖,此时其紧张状态已经消除,摄食量增多,每天投喂次数应由1次增加到2次,日投喂量为鳖体总重的3%-5%。对于亲鳖,上中旬开始交配,下旬开始产卵,此时一方面要加强对亲鳖的投喂,多提供一定数量的动物性饵料,另一方面要对产卵场进行修整并准备好孵化设备,同时仍要搞好增温、保温措施。
6月:
水温和气温逐渐升高且比较稳定,中华鳖进入生长旺盛阶段,日投喂量应占鳖体总重的5%-10%,并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日投喂量,一般晴天温度高时适当增加日投喂量,阴雨低温天气则酌情减少日投喂量。6月也是中华鳖产卵的旺季,采用人工孵化时应坚持每天早晨采卵。对孵化箱和产卵池,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沙场的清洁平整,以及确保雌鳖产卵期间的营养供给,以利产卵。塑料薄膜大棚内有时气温上升较高,甚至达4 0℃以上,这时白天应开窗通风,并做好水质调节和防病工作。只要水温在3 O℃以内(最高不能超过3 5℃),对中华鳖的生长就无影响。
7月:
这是全年饲养管理最繁忙的时期。由于气温、水温都较高,中华鳖摄食量达到最大,生长迅速,也是实现全年产量的重要时期。日投喂量应为鳖体总重的1 0%左右或更多,但以饲料无剩余为度。此时仍是亲鳖产卵旺季,仍应注意适时采卵,并加强对亲鳖的喂养和对孵化箱、产卵场的管理工作。同时,7月又是雨量较集中的季节,应疏通排水渠道,防止鳖池被水淹没而发生逃鳖现象。
8月:
同7月一样,也是饲养管理的繁忙季节。幼鳖、成鳖摄食生长旺盛,故应投喂足够的优质饲料。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池幼鳖、成鳖进行一次挑选,并按个体大小分池放养,同时挑选出符合上市规格的成鳖专池放养,以备随时上市销售。亲鳖产卵期约在8月中旬结束,此时稚鳖池已有孵化出的稚鳖,由于温度适宜而稚鳖生长旺盛。对于刚孵出后的幼鳖,要先在小面积容器内精养半个月。幼鳖的优质饲料是水蚤(鱼虫子),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鳖池内繁殖水蚤,以增强幼鳖的体质,提高成活率。在大盆内饲养稚鳖,应防范鼠、猫等敌害生物。此时仍用塑料大棚的,要注意水温,以不超过35℃为限,超过3 5℃则应立即全天敞开门窗及时降温。由于水温高,饲料投喂量大,水质变化剧烈,故应每隔1 0天左右调换部分新水,使池水保持为较稳定的油绿色或茶褐色,水体透明度在3 0cm左右。如果池水散发臭味,水面有浮味出现,说明水质已腐败,应及时换水,同时对池水采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做好防病工作。
9月:
上旬,养鳖管理与8月相同。进入下旬,日照逐渐缩短,气温下降,水温也随之下降,此时中华鳖需大量摄食,以积累营养来安全越冬,因此应尽量投喂优质饲料,诱使中华鳖多摄食。有条件的地方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9月也是孵化出稚鳖最多的月份,水温在25℃以上,稚鳖摄食生长旺盛,此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45%-50%以上,但到9月下旬因水温下降而直接影响到稚鳖的摄食,因此应重新发挥塑料大棚增温、保温的作用,这是延长中华鳖生长期、增强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1O月:
中旬,外界气温明显下降,大棚内水温也下降到20℃左右。日投喂量应下降到占鳖体总重的1%-3%,并充分利用中华鳖爬出水面晒甲的机会投喂优质饲料,使其摄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棚内对稚鳖池单独再用塑料薄膜罩盖,使其增加温度,延长稚鳖摄食时间,增加其体内营养积累,以抵御严寒。
11月:
对养鳖生产来说,此时是验收全年产量和决算经济效益的月份,同时又是为明年做好生产准备的月份。生产准备主要是中华鳖的冬眠准备,可在上中旬选择暖和、晴朗的天气将中华鳖全部挖出,分池放养。有条件者可先将中华鳖暂养在一个池里,将鳖池清整消毒灌注新水后再分池放养(亦可在翌年4月放养定塘)。对商品鳖要随时放入专池待售。在天气较好时,可利用中午鳖爬出晒甲时投喂,要求投喂的饲料鲜活且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12月:
严寒的季节,进入冬眠状态的中华鳖不需要特别管理,与L月和2月一样,应保持较低温状态,减少中华鳖的体能消耗,并经常检查水位、水质,水质清瘦时可在鳖池向阳的一角施入一定数量经腐熟发酵好的有机肥,以增浓水色,提高水温。池水中若有臭味散发,应及时调换新水,防止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中华鳖造成危害。注意检修大棚,防止积雪压塌大棚。严防温度、湿度忽高忽低,如棚内温度不宜掌握则可拆除大棚,使中华鳖在自然环境状态下越冬,但在拆除大棚时一定要做到使大棚内的温度缓慢下降,使中华鳖有充分的时间钻入底泥蛰伏起来进入冬眠。
每月养鳖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1-2月: 下雪和刮风的天气较多,是全年最寒冷的时期。若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大棚越冬,应经常检查,发现破损,立即修补;在晚间也要用草毡等物覆盖大棚顶部,及时扫除棚顶积雪,以保持大棚的采光、增温,并关牢门窗及通气口,减少温度散失,但不要使棚温及水温升高到l5℃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