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四)

发布时间:2008-12-12  来源:
摘要:糖料蔗主要
    糖料蔗主要病、虫、鼠

    草害及霜冻害的防治

    一、甘蔗病害

    我国至今已发生的甘蔗病害约50多种,大陆蔗区发生的不到50种。广西的甘蔗病害约30多种,对某一个蔗区而言,发生的甘蔗病害种类就更少些。

    至今广西发生的甘蔗病害,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有:凤梨病、黑穗病、宿根矮化病和线虫病。发生较普遍,对生产有一定影响的有:赤腐病、黄斑病、褐条病、花叶病、梢腐病。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凤梨病、黑穗病和梢腐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一)凤梨病

    1.病症  感病蔗种初期常发生菠萝香味,两端切口变红色,随后切口处组织变黑,内部组织变红色。这时组织开始腐坏,中心部位变黑色,最后组织完全腐烂,在节间内部形成空腔,有散发状的黑色纤维和大量煤黑的粉状物。

    2.病原  奇异长喙壳,属子囊菌纲(真菌)

    3.发生与为害  病菌从伤口侵入。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蔗种、土壤和其它感病寄主,气流、水流、砍蔗刀、老鼠、螟虫都可传播病菌。

     主要为害蔗种、宿根和受伤的蔗茎。使蔗芽不能萌发生长以至死亡。蔗种在贮藏期或种植后均可感染,是甘蔗播种后萌芽率低,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

    4.发病条件

    (1)低温  低温蔗种萌芽慢,有利于该病发生。

    (2)土壤湿度  土壤干旱,蔗种萌芽缓慢,易发病,土壤过湿,病害也会加重。

    (3)连作  土壤中病菌多。

    (4)品种抗性  甘蔗品种的抗病性表现在萌芽快和感病后种茎不易变黑两个方面,易感病的品种有F134、C0419、C0997、粤糖7号、新台糖22号等。

    5、防治方法

    (1)蔗种消毒是主要的防治方法。砍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10分钟或500倍液浸5分钟。

    (2)选用萌发快的品种,或通过地膜覆盖、灌溉、排水等措施促使蔗种萌发快。

    (3)保证土壤湿润,促进早萌芽出土。

    (二)黑穗病

    黑穗病是人们最早认识的甘蔗病害。近十多年在广西发生较严重。

    1.病状

    2.病原  甘蔗鞭黑粉病。属担子菌纲黑松菌属。

    3.发生与为害  带菌的蔗种、宿根和土壤是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气流、雨水、流水、昆虫和人为作业是传播的媒介。黑穗病从侵染到黑穗长出约需50天左右。田间长出的黑穗鞭散发的孢子是当年再次侵染的菌源。

    一般每年的6月~8月田间出现第一次病菌密度高峰,10月份出现第二次病菌密度高峰。病菌通常通过蔗芽进入蔗株,嫩芽比老芽易感病。

    4.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  目前栽培的品种对黑穗病的感病性差异很大,并且在不同的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已知的抗病品种有:桂15、16、17号,新台糖10、16、20、21、23、25号。感病品种有:F134、桂11号、桂1号2、新台糖22号。由于黑穗病病原菌有多个生理小种,同一甘蔗品种的抗性也含有差异,如台湾已确认黑穗病菌有2个生理小种,Nco310在台湾对小种2抗病,在广东则感病。新台糖25号对小种1抗病,对小种3感病。

    (2)温湿度  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萌发和侵染,干旱有利于病菌孢子生活力的保存和在田间的积累。长期高温干旱,夏秋季多雨常会造成病害的暴发。但目前还不能根据气候预测该病的发生。

    (3)宿根蔗比新植蔗重  宿根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但肥水条件好的蔗地,宿根蔗发病率不一定高,主要是蔗株生长健壮,蔗芽鳞片包得紧,无效分蘖少,抵抗孢子入侵力强。

    5.防治方法

    (1)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2)种植无病种苗:蔗种播种前经52℃热水浸30分钟可大大降低当年黑穗病发生。

    (3)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最好在黑鞭长出前拔除病株。

    (三)梢腐病

    广西曾在80年代严重发生过,据广西甘蔗所83年调查桂糖11号病株率52.4%,减产14%,锤度降低7%;84年在各蔗区抽样调查:南宁市病株率32.26%,百色市22.12%,合浦4.16%,龙州6.15%,贺县7.70%,蒙山6.25%,永福12.04%,柳城9.10%。近些年再次严重发生,尤其在一些新台糖系列品种中严重发生。

    1.病症  依其发病轻重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新叶基部出现褪绿变成黄白色的大斑,长宽约二、三寸,其中有黄色至淡红色的粉状物和褐色的小点或条纹。条纹裂开后裂口边缘锯齿状,在叶中脉裂开则裂口呈阶梯状。

    第二阶段  梢头部受感染,病痕在茎的一侧,黑褐色纵裂有许多横向裂口,节间弯曲如驼背状。甘蔗心叶短小或不能抽出心叶,甘蔗仍能生长。

    第三阶段  生长点受侵染,梢头部腐烂死亡。病菌向下侵害,受害的一边蔗茎变黑褐色烂死,不受害的一边继续生长,使节间弯曲或生出侧芽。

    2.病原  串珠状赤霉菌

    3.发生与为害  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7月~9月甘蔗生长旺盛期。一般氮肥过多的春植蔗发生较重,而秋植蔗发生较轻。久旱遇雨或旱后灌水易诱发此病。从病菌入侵到发展至第三阶段约需一个月。能发展至第三阶段的属少数,大多甘蔗在一、二阶段恢复生长。

    4.防治方法:

    (1)选抗病品种:桂糖16号、农林8号、CP80/1827。

    (2)合理施用氮肥。

    (3)及早喷药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甘蔗心叶,7天~10天一次,连喷2次~3次。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