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琼中发展养蚕产业尝到甜头 农民积极性高涨

时间:2008-09-04 03:24  来源:海南新闻网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 村前一片绿油油的桑田,村里蚕房一间接着一间。妇女在桑田采摘桑叶,男人在村里忙着盖新房。今天,走进琼中养蚕第一村——湾岭镇竹朗村,记者不由想起唐诗中"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景。 村民陈业弟正在忙着盖新房,陈业弟和几个工人戴着草帽在屋顶上忙

  牛蛙(RanacatesbianaShaw)是一种大型食用蛙,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个体硕大,生长快,产量高,因而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养殖种类。

  牛蛙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日本、古巴引进我国,曾在全国各地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牛蛙已遍及世界各大洲,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养殖种类。牛蛙全身都是宝,是集食用、药用和皮用于一身的大型经济蛙类。牛蛙肉是上乘美味食品和高级的保健药膳;牛蛙皮是优质的乐器材料,上等的制革原料,还可提炼高级黏胶;牛蛙油可制优质油脂,牛蛙脑垂体是高效的催产激素,牛蛙的下脚料可制优质饲料。牛蛙还是良好的实验动物,是忠实的植保卫士。人工养殖牛蛙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价值高,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一、牛蛙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牛蛙躯体可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背部两侧和腿部的皮肤颜色随栖息环境和个体年龄而变化,通常为深褐色或黄绿色,有深浅不一虎斑状横纹。个体重可达1.0kg以上,最大可达2.0kg。头部宽扁,呈三角形;口端位;眼位于头部最高处,呈椭圆形,双眼略凸;头部背面有小鼻孔一对,与口腔相通,起呼吸和嗅觉作用;颈部不明显;牛蛙的前肢较短,有四指,指间无蹼,四指中的内侧第一指最发达,雄性还有灰黑色肉瘤―婚姻瘤;后肢一对,长约为前肢的2.5倍,后肢有五趾,趾间有蹼相连,直达趾端(有别于其他蛙类),以利于游泳。臀部肌肉发达,跳跃有力。腹部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的斑蚊和斑点。牛蛙幼体不易区别雌雄,到250g左右的成蛙,则雌雄各具其特征(表3-1)

表3-1牛蛙雌雄鉴别


  (二)生活习性

  1、栖息环境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白天常将身体漂浮于水面,或躲在潮湿阴凉的水边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即潜入水中。夜间四处活动,寻找食物。夏天高温季节,常栖息于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农作物地里;严冬钻入10~40cm深的不冻土层或1m左右深的洞穴、6ocm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开春后破土而出。

  2、结伴群居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往往几只或几千只共栖一处。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当栖息环境恶化,如水域干涸、食物断绝、炎热难耐,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时,牛蛙即会集群迁移到别的适宜环境中。每到繁殖季节,牛蛙常集体迁移到池塘、河沟、沼泽地等环境优良的场所,互相嬉戏,抱对繁衍子代。

  3、环境温度牛蛙是便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2℃,繁殖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高于30℃一般不产卵。当温度降至15℃时,食量很小;温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10℃以下,则停食冬眠。牛蛙致死高温阈值为39℃~40℃。34℃~36℃时急剧跳跃挣扎、窜游;37℃~39℃身体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热致死不可逆转。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